第108节(3 / 4)
这时身为总理大臣的孙承宗也说话了,道:“皇上,微臣以为倪大人言之有理,有道是落叶归根,老百姓对这一点很是看重,如果让他们远离家乡去朝鲜半岛,只怕不容易呀!”
有了孙承宗牵头,那些观望的官员纷纷附和,他们内心也如倪元璐孙承宗一般,不希望强行迁徙百姓前往朝鲜半岛,只是不敢出头而已。
我哭笑不得的看着他们,道:“朕有说一句强行让他们去朝鲜半岛吗?你们让朕把话说完嘛!不要断章取义好不好。”
众人这才想起崇祯皇帝确实没说过要强制百姓迁徙,不由得人人赧颜,他们是把崇祯皇帝想的妖魔化了,实在是崇祯皇帝有不良前科呀!
“朕之所以想到迁徙湖广江南的百姓,因为那两地人口排在全国前列,由于商业日渐发达,不安于田地的百姓很多,到了城中却又没有安身立命之本,与其让他们整日在城中游逛,倒不如让他们去朝鲜半岛工作几年……。”我把之前想好的主要迁移对象说了出来。
第三五八章 【吞并的盛宴】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在大城市中出现了很多无业游民,他们大部分没有稳定的工作或者正处于失业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恰恰是大明帝国的基本国策——鼓励工商。
崇祯登基之前的几千年里,工商一直都是贱业,虽然他们一般衣食无忧,但是却被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是被压榨欺负的对象,能够以商贾位极人臣者,也就吕不韦一人而已,而吕不韦通常是被称为政治家,而不是商人。
崇祯登基以来,施行的基本政策是鼓励工商,给予工商业者处处方便,像王二虎的哥哥王大虎那样的中产富豪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可以说这条政策缔造了一个人数不少的阶层,而且很多都是农民出身,这就让那些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认为从事工商业非常有前途和钱途,在一段时间内一窝蜂的涌向城市中,或者经商或者在工厂作坊里打工,刚开始因为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那些在城市中谋生的人生活过的很滋润,但是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失业者就出现了,但是他们都享受过工商业繁盛带来的滋润,就很不愿意再回到土地上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失业者越来越多,仅以苏州为例,失业者多达十万之众,全国的无业游民的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我对这个情况一直都很关注,当初决定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朝鲜半岛,原因之一就是想把这个矛盾转嫁出去,否则酿成失业浪潮形成经济危机岂不走回当初流民甚众的老路。
“朕决定在朝鲜半岛的南部挑选适宜的地方开办大型造船厂,工人可以在江南等地挑选失业者前往,工钱自然非常优渥,如果工作刻苦者还可以获得朝廷颁发的奖章,凭此奖章从事工商业可以豁免五年的赋税……。”
我说着把目光落到高弘图那里,高弘图身为工部尚书,兴办工厂招募工人归工部管辖,昨天晚上我已经跟他谈了两个多小时了。
高弘图得到崇祯皇帝的暗示,接口道:“除了在朝鲜南部兴办造船厂之外,朝鲜其实还有很多可为之处,只是李氏朝鲜不懂得利用而已,就拿矿藏来说,朝鲜半岛盛产金、铁、煤、铜等矿产,安州和平壤分别有两个大煤田,铁矿主要分布在咸镜北道的茂山等地,价川的铁矿品质非常高,可以生产枪炮所需的精钢,而朝鲜的黄金多和银矿铜矿共生,含量丰厚,只是朝鲜人不懂得如何开采深层矿藏,守着宝山过穷日子;朝鲜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可以依靠水力建造诸多工厂,森林中的参天树木多的不得了……。”
高弘图说着看了看倪元璐,道:“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水产业和盐业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广梁湾原本就有一个大型晒盐场,产量非常诱人。”
我见高弘图说完了,道:“诸位爱卿也听到了,以大明帝国的能力,完全可以把朝鲜半岛变一个模样,朕准备让内阁拟一则通告,朝廷正式的对外招商,凡是愿意去朝鲜开办工厂,开采矿藏的,一律予以方便,如果自身能力不足,皇家科学院还可以提供技术,当然了,这也不是白提供的,要技术参股,具体的股份可以商量……。”
孙承宗道:“此告示一出,估计商人们会趋之若鹜,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臣以为应该制定一部朝鲜半岛商业办法,把诸多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使商人们不至于心有疑虑,有了法律也可以方便管理,杜绝不法经营……。”
倪元璐道:“朝鲜半岛应该还有很多平原土地,那些留在朝鲜半岛的朝鲜百姓应该把他们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农耕,地广人稀,每人分得的土地数量就很客观,完全能够调动他们的耕田积极性,此来可以弥补大明粮食产量不足的缺憾……。”
有了这三个人牵头,那些官员们也跃跃欲试,说出了很多想法,一旁坐着的二十个抄记员把每个想法都记录了下来,准备留给具体的执行部门参考。
会议进入尾声后,我对倪元璐说道:“倪爱卿,一个国家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想大惠百姓,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关于食盐是否降价的问题,朕考虑了几天,认为眼下不宜施行,两年之后吧!或者包括广梁湾在内的食盐产量能提高到现在的两倍,那么朕一定听你的意见把食盐的价格降下来,毕竟是有利于百姓之举嘛!”
扩大会议散会后,我又留下内阁成员主持内阁会议,会议的一个重点就是任免一部分官员。
“朝鲜的管理,朕准备仿效元朝的行省制度,将朝鲜半岛设立为朝鲜行省,设朝鲜总督一名,朕已经任命吴三桂为第一任朝鲜军区司令员,左良玉为副司令员,马如龙为参谋长,至于总督人选,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建议……。”
宋献策想了想,道:“皇上,微臣觉得朝鲜总督的最佳人选是李邦华,李邦华在江南特区为官多年,深谙发展之道,尤其是可以把李邦华作为一个旗帜,让那些工商业者放心的去朝鲜投资,加快那里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李邦华兼任朝鲜行省的监察御史,这样一来,无论军民必然不敢违法乱纪。”
乔允升点头道:“微臣觉得宋大人的建议非常好,李邦华为人谨慎,又懂得如何管理工商业,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点了点头,道:“那就这么决定了,至于江南总督的空缺,就起用周延儒吧!”我当年委托周延儒开办拍卖行拍卖紫禁城内的珍宝,周延儒这些年干的兢兢业业,每年给我的内库都增加不少进项,再说他身在江南多年,很是了解那里的情况,接任江南总督也很合适。
第三五九章 【大事与小情】
经过一番商讨后,我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免去孙传庭山西巡抚的职务,调任为山东巡抚;任命袁继咸为陕西巡抚;免去孙元化的山东巡抚职务,调到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起用阮大铖为江西巡抚;免去熊文灿两粤总督的职务,调任为云南巡抚;免去刑部侍郎孟兆祥的职务,任命其为贵州巡抚;免去吕大器的甘肃巡抚职务,改任刑部侍郎,任命彭孙贻为甘肃巡抚兼任军政督察御史。
同时我又借鉴清朝时候的理藩院模式,成立大明帝国的理藩院,归外交部管辖,专门处理少数民族的具体事务,由勋贵新城侯王国兴担任第一任院长。
我直了直有些酸疼的腰板,道:“散会吧!这一天把诸位爱卿累坏了,具体的细节明天再敲定,朕就不留爱卿们吃晚饭了。”
当孙承宗等人都走后,我让一位宫人过来给我揉揉肩膀,这一天坐下来简直把我累坏了,感觉身体的各个关节都锈住了似的。
“皇上,皇后娘娘让老奴来问问……。”王承恩走进来一看愣住了,只剩下崇祯皇帝一个人坐在那里,大臣们都不见了踪影。 ↑返回顶部↑
有了孙承宗牵头,那些观望的官员纷纷附和,他们内心也如倪元璐孙承宗一般,不希望强行迁徙百姓前往朝鲜半岛,只是不敢出头而已。
我哭笑不得的看着他们,道:“朕有说一句强行让他们去朝鲜半岛吗?你们让朕把话说完嘛!不要断章取义好不好。”
众人这才想起崇祯皇帝确实没说过要强制百姓迁徙,不由得人人赧颜,他们是把崇祯皇帝想的妖魔化了,实在是崇祯皇帝有不良前科呀!
“朕之所以想到迁徙湖广江南的百姓,因为那两地人口排在全国前列,由于商业日渐发达,不安于田地的百姓很多,到了城中却又没有安身立命之本,与其让他们整日在城中游逛,倒不如让他们去朝鲜半岛工作几年……。”我把之前想好的主要迁移对象说了出来。
第三五八章 【吞并的盛宴】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在大城市中出现了很多无业游民,他们大部分没有稳定的工作或者正处于失业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恰恰是大明帝国的基本国策——鼓励工商。
崇祯登基之前的几千年里,工商一直都是贱业,虽然他们一般衣食无忧,但是却被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是被压榨欺负的对象,能够以商贾位极人臣者,也就吕不韦一人而已,而吕不韦通常是被称为政治家,而不是商人。
崇祯登基以来,施行的基本政策是鼓励工商,给予工商业者处处方便,像王二虎的哥哥王大虎那样的中产富豪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可以说这条政策缔造了一个人数不少的阶层,而且很多都是农民出身,这就让那些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认为从事工商业非常有前途和钱途,在一段时间内一窝蜂的涌向城市中,或者经商或者在工厂作坊里打工,刚开始因为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那些在城市中谋生的人生活过的很滋润,但是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失业者就出现了,但是他们都享受过工商业繁盛带来的滋润,就很不愿意再回到土地上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失业者越来越多,仅以苏州为例,失业者多达十万之众,全国的无业游民的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我对这个情况一直都很关注,当初决定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朝鲜半岛,原因之一就是想把这个矛盾转嫁出去,否则酿成失业浪潮形成经济危机岂不走回当初流民甚众的老路。
“朕决定在朝鲜半岛的南部挑选适宜的地方开办大型造船厂,工人可以在江南等地挑选失业者前往,工钱自然非常优渥,如果工作刻苦者还可以获得朝廷颁发的奖章,凭此奖章从事工商业可以豁免五年的赋税……。”
我说着把目光落到高弘图那里,高弘图身为工部尚书,兴办工厂招募工人归工部管辖,昨天晚上我已经跟他谈了两个多小时了。
高弘图得到崇祯皇帝的暗示,接口道:“除了在朝鲜南部兴办造船厂之外,朝鲜其实还有很多可为之处,只是李氏朝鲜不懂得利用而已,就拿矿藏来说,朝鲜半岛盛产金、铁、煤、铜等矿产,安州和平壤分别有两个大煤田,铁矿主要分布在咸镜北道的茂山等地,价川的铁矿品质非常高,可以生产枪炮所需的精钢,而朝鲜的黄金多和银矿铜矿共生,含量丰厚,只是朝鲜人不懂得如何开采深层矿藏,守着宝山过穷日子;朝鲜的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可以依靠水力建造诸多工厂,森林中的参天树木多的不得了……。”
高弘图说着看了看倪元璐,道:“朝鲜半岛三面环海,水产业和盐业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广梁湾原本就有一个大型晒盐场,产量非常诱人。”
我见高弘图说完了,道:“诸位爱卿也听到了,以大明帝国的能力,完全可以把朝鲜半岛变一个模样,朕准备让内阁拟一则通告,朝廷正式的对外招商,凡是愿意去朝鲜开办工厂,开采矿藏的,一律予以方便,如果自身能力不足,皇家科学院还可以提供技术,当然了,这也不是白提供的,要技术参股,具体的股份可以商量……。”
孙承宗道:“此告示一出,估计商人们会趋之若鹜,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臣以为应该制定一部朝鲜半岛商业办法,把诸多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使商人们不至于心有疑虑,有了法律也可以方便管理,杜绝不法经营……。”
倪元璐道:“朝鲜半岛应该还有很多平原土地,那些留在朝鲜半岛的朝鲜百姓应该把他们组织起来,大力发展农耕,地广人稀,每人分得的土地数量就很客观,完全能够调动他们的耕田积极性,此来可以弥补大明粮食产量不足的缺憾……。”
有了这三个人牵头,那些官员们也跃跃欲试,说出了很多想法,一旁坐着的二十个抄记员把每个想法都记录了下来,准备留给具体的执行部门参考。
会议进入尾声后,我对倪元璐说道:“倪爱卿,一个国家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想大惠百姓,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关于食盐是否降价的问题,朕考虑了几天,认为眼下不宜施行,两年之后吧!或者包括广梁湾在内的食盐产量能提高到现在的两倍,那么朕一定听你的意见把食盐的价格降下来,毕竟是有利于百姓之举嘛!”
扩大会议散会后,我又留下内阁成员主持内阁会议,会议的一个重点就是任免一部分官员。
“朝鲜的管理,朕准备仿效元朝的行省制度,将朝鲜半岛设立为朝鲜行省,设朝鲜总督一名,朕已经任命吴三桂为第一任朝鲜军区司令员,左良玉为副司令员,马如龙为参谋长,至于总督人选,朕想听听诸位爱卿的建议……。”
宋献策想了想,道:“皇上,微臣觉得朝鲜总督的最佳人选是李邦华,李邦华在江南特区为官多年,深谙发展之道,尤其是可以把李邦华作为一个旗帜,让那些工商业者放心的去朝鲜投资,加快那里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李邦华兼任朝鲜行省的监察御史,这样一来,无论军民必然不敢违法乱纪。”
乔允升点头道:“微臣觉得宋大人的建议非常好,李邦华为人谨慎,又懂得如何管理工商业,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点了点头,道:“那就这么决定了,至于江南总督的空缺,就起用周延儒吧!”我当年委托周延儒开办拍卖行拍卖紫禁城内的珍宝,周延儒这些年干的兢兢业业,每年给我的内库都增加不少进项,再说他身在江南多年,很是了解那里的情况,接任江南总督也很合适。
第三五九章 【大事与小情】
经过一番商讨后,我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免去孙传庭山西巡抚的职务,调任为山东巡抚;任命袁继咸为陕西巡抚;免去孙元化的山东巡抚职务,调到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起用阮大铖为江西巡抚;免去熊文灿两粤总督的职务,调任为云南巡抚;免去刑部侍郎孟兆祥的职务,任命其为贵州巡抚;免去吕大器的甘肃巡抚职务,改任刑部侍郎,任命彭孙贻为甘肃巡抚兼任军政督察御史。
同时我又借鉴清朝时候的理藩院模式,成立大明帝国的理藩院,归外交部管辖,专门处理少数民族的具体事务,由勋贵新城侯王国兴担任第一任院长。
我直了直有些酸疼的腰板,道:“散会吧!这一天把诸位爱卿累坏了,具体的细节明天再敲定,朕就不留爱卿们吃晚饭了。”
当孙承宗等人都走后,我让一位宫人过来给我揉揉肩膀,这一天坐下来简直把我累坏了,感觉身体的各个关节都锈住了似的。
“皇上,皇后娘娘让老奴来问问……。”王承恩走进来一看愣住了,只剩下崇祯皇帝一个人坐在那里,大臣们都不见了踪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