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沉重的炸弹落在河内号木质甲板上,直接砸碎了数米见方的橡木甲板,接着继续贯穿水平甲板,又穿透数层两至三毫米厚的甲板,随后,在河内号战列舰的中心部分爆炸。本来这种航空炸弹的威力并不算特别大,可是在这个比较封闭空间内爆炸,无形中将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巨大的炸弹破片,和爆炸产生的火焰冲向了弹药库、锅炉房。
  敏感的下濑火药和伊集院引信再次狠狠地坑了日本人一把,数百枚高爆炮弹和发射药高温和剧烈震荡中发生自爆,火药和炸药燃烧爆炸时特有的又黑又红的火焰将河内号吞没,浓烟滚滚的火柱升腾到高达千米的高空。爆炸中,舰艉的两座炮塔被炸到半空,落下时又砸中了一艘运输补给船。
  “击毁河内号~重复一遍,击毁河内号~!”通话器里传来飞行员没无比兴奋的呼喊
  接下来就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了,剩下的炸弹全部赏给了来不及逃走的高岛丸、乐山丸、高根丸。高岛丸、乐山丸直接炸沉被炸沉,中国空军扔完炸弹之后,就俯冲下来用机枪扫射水中的日本兵和高根丸。
  这样的屠杀一直持续到程璧光率领以四海为首的海军水面舰艇到来才告一段落。
  当然,落荒而逃的比睿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从他们离开广岛的那一刻起,水下狼群就一直尾随着他们。
  高木七太郎打算把舰队行驶到英国人占据的威海卫去躲避中国空军,但是他忘记了,在那里附近有一连串称之为庙岛群岛的岛屿,那是潜水艇最佳的隐蔽场所。结果第二舰队在高木七太郎的带领下,踏上了一条地狱般的不归路。
  北京总参谋部的作战室里,以徐天宝为首的中国军政要员一个个象被点了穴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长条橡木会议桌前,呆呆地看着面前的电话机。会议室里安静地吓人,搞得一旁的警卫员站得笔直,大气也不敢出。
  七时四十一分,徐天宝面前的电话铃响了起来,徐天宝伸出手想去提听筒,却犹豫了一下。
  叮铃铃~叮铃铃~铃声似乎越响越急
  徐天宝终于象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一把抓起听筒,“喂,我是徐天宝!”
  电话那头的声音无比激动,“报告大总统,我是舰队司令程璧光,现在想您报捷。”
  一听报捷二字,徐天宝总算松了一口气,对众人说道:“大伙儿一起听听海军的捷报!”其他人也齐刷刷地抓起听筒
  程璧光在电话那头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道:“日军战舰金刚号、河内号、敷岛号、运输船高岛丸、乐山丸、高根丸被飞机炸沉,三笠号被金刚号撞击后沉没,摄津号、比睿号、肥前号以及若干补给舰被潜艇部队击沉,安芸号、萨摩号遭到重创,和几艘小艇侥幸逃入威海卫。我军大获全胜,此一战,日本第一舰队可谓全军覆没。”
  “打得好~!”徐天宝脱口而出
  “干的漂亮~!”
  “海军真给我们中国人长脸~!”
  “海军好样的~!”
  作战室里顿时欢呼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虽然在日本海军之中,属河内级战舰的“摄津号”战列舰被称为“弩级”战舰,也就是西洋的无畏舰,虽然该级舰因统一搭载305mm口径主炮而被称为“日本的第一级无畏舰”,但实际上搭载的是45倍口径和50倍口径i两种身管长度不同的305mm主炮,与无畏号战列舰引用全重型火炮概念相背,其火炮身管长度不一致,作战时对校正、集中火力难免产生影响,因而在各国海军专家的眼中。“摄津”号同“河内号”相同,它们不过只是准无畏战舰。可虽是如此,至少现在,在远东水域,无论是“摄津”或是“河内”都算是亚洲最强大的战列舰,火力更为强大的“金刚号”是战列巡洋舰,而“扶桑级”仍在船台上,所以这一桂冠,其是当之无愧的。
  因此,当捡回一条小命的高木七太郎在威海卫通过英国的电报向东京发电,通报了战况之后,全世界一下子都震惊了。
  338嘴仗vs真仗
  1914年10月10日,民国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火把游行,一来庆祝双!十节,二来为海军庆功。无数火把照亮了北京的夜空,市民自发的庆祝活动更是通宵达旦。
  这次被中国后世史学家称之为“第二次黄海海战”的战役,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即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在中国,有鉴于这次战役中,空军和潜艇的出色表现,海军界的人开始接受陈绍宽关于航母将是未来海战主角的新思维。
  其次是在日本,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各自进行了反思。反思的结果是陆军认为自己缺少足够强大的海上力量,以至于只能依赖无能的海军,所以陆军需要发展隶属陆军的海上力量,陆军提出陆军要有自己的军舰;日本海军则认为自己缺少足够的飞机,所以需要发展属于海军的飞机部队,即海军航空兵。造军舰、造飞机都是烧钱的玩意儿,于是日本陆军和海军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国防预算而开始新的明争暗斗。
  最后是在英国方面,英国开始重新考虑其在远东的均势政策,觉得应该给予中国一些暗地里的支持,让这个庞大但是并不强大的国家去牵制日本。
  不过,现在英国人还是得做两面安抚的事情。为了保证俄国人源源不断地充当炮灰,就得保证中国人源源不断地向俄国人输送物资。为了保证德国舰队和潜艇不至于在大海上肆虐,就的保证日本人的海军部至于全军覆没。
  因此,英国人及时站了出来喊停,把中日双方拉到谈判桌前。
  中方代表是外交部次长陆征祥以及亚洲处事务长曹汝霖,日方代表是新任驻华公使日置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