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39节(1 / 4)
赵璨早知道皇帝不会莫名其妙的开口要去祭祀宗庙,毕竟上辈子并没有这回事发生。
因为皇帝病了几次,上辈子这时候几位兄弟已经隐隐开始发力。皇帝到这个时候才察觉到自己的儿子们竟然各有心思,自然要忙着将他们弹压下去,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远在洛州的宗庙和皇陵?
这辈子因为从一开始,赵璨就小心的控制着,设法让皇子们的小算盘早早暴露,所以对于几个儿子各自的实力,皇帝还算心里有数。就算有些隐瞒,相差也绝不会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能够腾得出手来去管其他事。
想必应该是收到了洛州那边的消息,终于下定决心要将齐王给处理掉了。赵璨很明白皇帝的心态,一旦做出这个决定,那么他一定会在自己死之前,将齐王彻底除掉,给继任者留下一个更加容易控制的大楚。
所以他立刻干脆的接下了这个任务,然后告辞回去做准备。
有开阳跟在平安身边,赵璨自然知道平安现在也在洛州。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说不定两人还能在那边见见面。即便是在齐王的眼皮底下,也比京城里更容易些。
在赵璨启程前往洛州的时候,齐王也终于耗尽了耐心,发现让平安主动将东西拿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索性直接开口问他。
这日齐王照旧置办了酒席宴请平安,在酒酣耳热之际提出这个问题,“上一次平安你说有一个法子可以解决孤的为难之处。孤这段时日反复思量,都没有想出究竟是什么办法,只好再请平安指教了。”
“不敢当。”平安连忙谦让,“王爷为了东南百姓,当真是殚精竭虑,令人钦佩无比。我不过是动动嘴罢了,若是能对王爷有所帮助,便是再好不过。其实我所说的东西,不过是个想法罢了。王爷可曾想过,上天造物总有其可取之处,他老人家要给东南百姓的东西,都已经在这里了?”
“在这里了?这是什么意思?”齐王追问。
平安道,“王爷关心农事,想来也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别处的东西,拿到东南来种,也未必会有用。反倒是东南原本就有的东西,若是好生运作,自然能够财源滚滚,造福百姓。”
齐王听得很认真,所以对平安这种说一半藏一半的做法也不甚满意,“平安,你就不要打马虎眼了。若是依你所说,我们东南有什么东西能入得你的眼?若是果真如此,到时候孤自有重谢!”
“王爷言重了,重谢不必,听说东南海八珍最为著名,王爷只要请我一席,我就感激不尽了。”平安毫不掩饰自己对美食的热爱。
这一点跟齐王调查的结果差不多,他欣然同意,“如果你的主意真的有用,别说海八珍,就是十八珍孤也会给你弄到!”
“王爷可曾去过江南?”平安问。
齐王明面上自然是没有去过江南的,毕竟宗室无诏是不能够随意离开的。不过平安可不相信齐王真的是那么安分的人物。要不然,自己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果然齐王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只是道,“江南风物,本王亦有所耳闻。平安就直说吧!”
平安道,“王爷应该知道,江南富庶。这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江南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乃是鱼米之乡。但是在我看来,更多的却是因为江南的人懂得经营。江南地区人口稠密,许多人家土地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所以多有阖家种桑养蚕,补贴家用了。我们大楚有八九成的丝绸是出自江南。而丝绸价贵,卖掉一匹绸缎的钱,用来买米恐怕就足够一家人一月所用。”
“平安的意思是,我们也效仿江南?可是东南的地势多山地丘陵,水量也没有那么多,恐怕并不合适。”
第145章 本王心里有数的
平安含笑点头,“王爷又着相了。我方才说什么来着?老天爷原本也把好东西给了东南的。虽说是效仿江南,却只是学他们的做法,而不是学种桑养蚕。”
没错,这就是平安想出来的办法。
还有什么能够比种植经济作物更能够达到的“短期有利,长期却有隐患”这个目的?
只要经历过后世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什么东西,如果种得太多了卖不出去,价钱就会下降。而且如果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多了,种植粮食的地自然就会减少。到时候很有可能会造“成东西卖不出去,粮食买不回来”的窘况。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经济作物的价格再高昂,换不回吃的也是枉然。
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单是听平安的说法,肯定会十分赞同。更别提平安还用了江南来作为对比。既然江南能够做到,没道理这里不行对吧?
但是别忘了,江南素有粮仓之称,粮食产量一直都比别处更高。况且种桑养蚕,实际上并不需要占用田地。只要在田埂路边或是山地上种上几株桑树,也就足够一家人养蚕所用了。
当然,也有大户人家专门开辟桑树园,打量种植桑树。不过所占用的地方其实还是少数。
但是如果不知道这些具体的情况,贸然将这种模式挪到东南来用,就很有可能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返回顶部↑
因为皇帝病了几次,上辈子这时候几位兄弟已经隐隐开始发力。皇帝到这个时候才察觉到自己的儿子们竟然各有心思,自然要忙着将他们弹压下去,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远在洛州的宗庙和皇陵?
这辈子因为从一开始,赵璨就小心的控制着,设法让皇子们的小算盘早早暴露,所以对于几个儿子各自的实力,皇帝还算心里有数。就算有些隐瞒,相差也绝不会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能够腾得出手来去管其他事。
想必应该是收到了洛州那边的消息,终于下定决心要将齐王给处理掉了。赵璨很明白皇帝的心态,一旦做出这个决定,那么他一定会在自己死之前,将齐王彻底除掉,给继任者留下一个更加容易控制的大楚。
所以他立刻干脆的接下了这个任务,然后告辞回去做准备。
有开阳跟在平安身边,赵璨自然知道平安现在也在洛州。争取到了这个机会,说不定两人还能在那边见见面。即便是在齐王的眼皮底下,也比京城里更容易些。
在赵璨启程前往洛州的时候,齐王也终于耗尽了耐心,发现让平安主动将东西拿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索性直接开口问他。
这日齐王照旧置办了酒席宴请平安,在酒酣耳热之际提出这个问题,“上一次平安你说有一个法子可以解决孤的为难之处。孤这段时日反复思量,都没有想出究竟是什么办法,只好再请平安指教了。”
“不敢当。”平安连忙谦让,“王爷为了东南百姓,当真是殚精竭虑,令人钦佩无比。我不过是动动嘴罢了,若是能对王爷有所帮助,便是再好不过。其实我所说的东西,不过是个想法罢了。王爷可曾想过,上天造物总有其可取之处,他老人家要给东南百姓的东西,都已经在这里了?”
“在这里了?这是什么意思?”齐王追问。
平安道,“王爷关心农事,想来也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别处的东西,拿到东南来种,也未必会有用。反倒是东南原本就有的东西,若是好生运作,自然能够财源滚滚,造福百姓。”
齐王听得很认真,所以对平安这种说一半藏一半的做法也不甚满意,“平安,你就不要打马虎眼了。若是依你所说,我们东南有什么东西能入得你的眼?若是果真如此,到时候孤自有重谢!”
“王爷言重了,重谢不必,听说东南海八珍最为著名,王爷只要请我一席,我就感激不尽了。”平安毫不掩饰自己对美食的热爱。
这一点跟齐王调查的结果差不多,他欣然同意,“如果你的主意真的有用,别说海八珍,就是十八珍孤也会给你弄到!”
“王爷可曾去过江南?”平安问。
齐王明面上自然是没有去过江南的,毕竟宗室无诏是不能够随意离开的。不过平安可不相信齐王真的是那么安分的人物。要不然,自己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果然齐王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只是道,“江南风物,本王亦有所耳闻。平安就直说吧!”
平安道,“王爷应该知道,江南富庶。这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江南土地肥沃,水源充沛,乃是鱼米之乡。但是在我看来,更多的却是因为江南的人懂得经营。江南地区人口稠密,许多人家土地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所以多有阖家种桑养蚕,补贴家用了。我们大楚有八九成的丝绸是出自江南。而丝绸价贵,卖掉一匹绸缎的钱,用来买米恐怕就足够一家人一月所用。”
“平安的意思是,我们也效仿江南?可是东南的地势多山地丘陵,水量也没有那么多,恐怕并不合适。”
第145章 本王心里有数的
平安含笑点头,“王爷又着相了。我方才说什么来着?老天爷原本也把好东西给了东南的。虽说是效仿江南,却只是学他们的做法,而不是学种桑养蚕。”
没错,这就是平安想出来的办法。
还有什么能够比种植经济作物更能够达到的“短期有利,长期却有隐患”这个目的?
只要经历过后世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什么东西,如果种得太多了卖不出去,价钱就会下降。而且如果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多了,种植粮食的地自然就会减少。到时候很有可能会造“成东西卖不出去,粮食买不回来”的窘况。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经济作物的价格再高昂,换不回吃的也是枉然。
但是没有经历过的人,单是听平安的说法,肯定会十分赞同。更别提平安还用了江南来作为对比。既然江南能够做到,没道理这里不行对吧?
但是别忘了,江南素有粮仓之称,粮食产量一直都比别处更高。况且种桑养蚕,实际上并不需要占用田地。只要在田埂路边或是山地上种上几株桑树,也就足够一家人养蚕所用了。
当然,也有大户人家专门开辟桑树园,打量种植桑树。不过所占用的地方其实还是少数。
但是如果不知道这些具体的情况,贸然将这种模式挪到东南来用,就很有可能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