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67节(3 / 4)
皇家行事总要小心些,贸然出手,引起他们的不满,到时候传出个“与民争利”“以势压人”的名声,却也没有什么好处。
平安道,“这是自然。所以我并不打算争夺他们手中的订单。”
“你的意思是?”
“陛下不觉得,军队的待遇太差了些,可以适当提高吗?提高的这部分,就由我们来负责,绝不会跟人起争执。”
如果从前士兵们能够拿到的是麻布衣裳,那么现在就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发给一件棉布衣裳或者丝绸衣裳。这是个布料可以当做钱来使用的年代,对于士兵们来说,是不可能自己去做这种衣裳的。朝廷发下来,他们也算是有了更好的衣物护身。
当然,平安还有更具体的设想,譬如丝绸就做成贴身小衣,因为这东西质感柔滑,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冷兵器的时代,不管是弓箭还是刀斧,砍到丝绸上都会被卸去一部分力量。
此外还可以制作棉衣,冬日御寒所用。这样一来,原本下发的那一部分物资自然不会受到影响了。
唯一的问题是朝廷要多花一笔钱,不过,赵璨十分豪气的表示,“国库如今恐怕力有不逮,这些钱暂时先从内库出。”
反正道路公司和水泥公司那边一直都有进账,而赵璨又没有什么骄奢淫逸的爱好,也不爱燕游享乐,建造离宫别馆,这些钱放着几乎没有用处。
得到赵璨的首肯之后,平安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组新的内侍省了。
除了司礼监改组的书记处暂定之外,其他衙门并入尚设局,尚膳局,尚衣局,直殿局,内造局和神宫局六个部门。分别负责宫中摆设、饮食、衣物、洒扫、内用物品造办及掌管太庙洒扫香灯等事。
因为这些事还属于皇帝私事,所以虽然动作有点大,但是也没有人说什么。因为每一代的帝王,基本上都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改变,祖宗先例在这里不起作用。
然而在宫里,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却太多了。司礼监这边每天都能收到厚厚一摞反对的奏折,赵璨全当没看见,留中不发,也不能阻止这些人的愤怒。他们到处找人,希望能够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留在皇宫里没有自由,终生都未必能够离开一次,只能困在这宫城之中。而且因为是为皇家办事,所以许多时候必须战战兢兢,毕竟若是惹得主子不高兴,便是一个死字。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心甘情愿留在这里。
一则如今并没有什么崇尚自由的风俗,大部分人的一生原本也都是按部就班的往前走,按照父母的安排,按照社会的需要。而在皇宫里,所有的事都有人安排好,不需要自己去承担。况且这些都是他们做惯了的事,并不希望有什么改变。
二则皇宫毕竟是这天下最富贵的所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对于能够服侍帝王之家——哪怕只是洒扫的粗使活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说出去十分有脸面。
若是这么被赶出去,一来不知道将来能去做什么,要怎么过活,二来却也会面上无光,毕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会被刷下来,自然是因为你不够好。
太监还好一点,往来各处,总有点儿见识。但是宫女就不一样了,她们很小就入宫,除了伺候人什么都没学会,离开之后能做什么呢?再说,后宫之中所有的女子,按理说都是属于皇帝的,其中也未尝没有藏着攀龙附凤之心的人。
之前先帝年纪大了,很少宠幸新人,宫中倒也太平了一段日子。但是现在新皇登基,一来是个容貌俊俏的年轻人,最令女子怀春。二来身边一个伺候的女人都没有,若有人能够拔得这个头筹,往后在宫里的日子,自然不必说。
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人不愿意离开皇宫,实属正常。
不过这件事本也轮不到他们说愿不愿意。平安让郑贵妃负责这件事,郑贵妃将宫里大多数嫔妃都拉拢了过来,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也就这么几个,都为了出宫站在了平安这边,纵使这些人有再多的想法,也只能乖乖照办。
——平安缩减了宫中的人数,但护卫皇城的禁军可没有减少,若是真的做出什么反抗的事来,自然会被镇压下去。
除此之外,二十四衙门下面各自附属的厂房和工匠,也要处理。平安的做法是直接将这些东西转到内库,不再专门为皇室工作,而是对外承接订单。
比如司礼监旗下的经厂,如今就接收外面印刷书籍的订单。第一笔订单还是平安这边给的,印刷的是要给各州图书馆下发的书籍。
虽然几年前就开始印这些书,但平安可不会嫌多。毕竟一个图书馆最少要有一整套书没错,但你见哪个图书馆一套书只有一本的?通常都会有个五六本,供不同的人借阅。
除此之外,平安是打算将图书馆这个模式深入到村子里去的,所需要的书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足够经厂开工好多年了。
至此,宫内的改革计划总算是告一段落。赵璨正式颁布旨意,首先是给嫔妃们和兄弟们姗姗来迟的加封。——之前赵璨一直按捺着不发,不少人甚至觉得他要报复这些兄弟们,对他们动手,所以人心不定。现在赵璨补上了,这些人的心便落了地。
夺嫡之争从来如此,成王败寇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能够逃过一劫,自然是最好不过。而首犯被宽宥了,跟随他们的人自然也会轻轻放过。
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赵璨和平安现在不过是不方便,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罢了。毕竟先帝可是在病床前殷殷嘱咐赵璨照顾好兄弟们的,总不好他尸骨未寒,这边就动起手来。 ↑返回顶部↑
平安道,“这是自然。所以我并不打算争夺他们手中的订单。”
“你的意思是?”
“陛下不觉得,军队的待遇太差了些,可以适当提高吗?提高的这部分,就由我们来负责,绝不会跟人起争执。”
如果从前士兵们能够拿到的是麻布衣裳,那么现在就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发给一件棉布衣裳或者丝绸衣裳。这是个布料可以当做钱来使用的年代,对于士兵们来说,是不可能自己去做这种衣裳的。朝廷发下来,他们也算是有了更好的衣物护身。
当然,平安还有更具体的设想,譬如丝绸就做成贴身小衣,因为这东西质感柔滑,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冷兵器的时代,不管是弓箭还是刀斧,砍到丝绸上都会被卸去一部分力量。
此外还可以制作棉衣,冬日御寒所用。这样一来,原本下发的那一部分物资自然不会受到影响了。
唯一的问题是朝廷要多花一笔钱,不过,赵璨十分豪气的表示,“国库如今恐怕力有不逮,这些钱暂时先从内库出。”
反正道路公司和水泥公司那边一直都有进账,而赵璨又没有什么骄奢淫逸的爱好,也不爱燕游享乐,建造离宫别馆,这些钱放着几乎没有用处。
得到赵璨的首肯之后,平安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组新的内侍省了。
除了司礼监改组的书记处暂定之外,其他衙门并入尚设局,尚膳局,尚衣局,直殿局,内造局和神宫局六个部门。分别负责宫中摆设、饮食、衣物、洒扫、内用物品造办及掌管太庙洒扫香灯等事。
因为这些事还属于皇帝私事,所以虽然动作有点大,但是也没有人说什么。因为每一代的帝王,基本上都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改变,祖宗先例在这里不起作用。
然而在宫里,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却太多了。司礼监这边每天都能收到厚厚一摞反对的奏折,赵璨全当没看见,留中不发,也不能阻止这些人的愤怒。他们到处找人,希望能够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虽然留在皇宫里没有自由,终生都未必能够离开一次,只能困在这宫城之中。而且因为是为皇家办事,所以许多时候必须战战兢兢,毕竟若是惹得主子不高兴,便是一个死字。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心甘情愿留在这里。
一则如今并没有什么崇尚自由的风俗,大部分人的一生原本也都是按部就班的往前走,按照父母的安排,按照社会的需要。而在皇宫里,所有的事都有人安排好,不需要自己去承担。况且这些都是他们做惯了的事,并不希望有什么改变。
二则皇宫毕竟是这天下最富贵的所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对于能够服侍帝王之家——哪怕只是洒扫的粗使活计,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说出去十分有脸面。
若是这么被赶出去,一来不知道将来能去做什么,要怎么过活,二来却也会面上无光,毕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会被刷下来,自然是因为你不够好。
太监还好一点,往来各处,总有点儿见识。但是宫女就不一样了,她们很小就入宫,除了伺候人什么都没学会,离开之后能做什么呢?再说,后宫之中所有的女子,按理说都是属于皇帝的,其中也未尝没有藏着攀龙附凤之心的人。
之前先帝年纪大了,很少宠幸新人,宫中倒也太平了一段日子。但是现在新皇登基,一来是个容貌俊俏的年轻人,最令女子怀春。二来身边一个伺候的女人都没有,若有人能够拔得这个头筹,往后在宫里的日子,自然不必说。
在这种情况下,一大批人不愿意离开皇宫,实属正常。
不过这件事本也轮不到他们说愿不愿意。平安让郑贵妃负责这件事,郑贵妃将宫里大多数嫔妃都拉拢了过来,能够说得上话的人也就这么几个,都为了出宫站在了平安这边,纵使这些人有再多的想法,也只能乖乖照办。
——平安缩减了宫中的人数,但护卫皇城的禁军可没有减少,若是真的做出什么反抗的事来,自然会被镇压下去。
除此之外,二十四衙门下面各自附属的厂房和工匠,也要处理。平安的做法是直接将这些东西转到内库,不再专门为皇室工作,而是对外承接订单。
比如司礼监旗下的经厂,如今就接收外面印刷书籍的订单。第一笔订单还是平安这边给的,印刷的是要给各州图书馆下发的书籍。
虽然几年前就开始印这些书,但平安可不会嫌多。毕竟一个图书馆最少要有一整套书没错,但你见哪个图书馆一套书只有一本的?通常都会有个五六本,供不同的人借阅。
除此之外,平安是打算将图书馆这个模式深入到村子里去的,所需要的书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足够经厂开工好多年了。
至此,宫内的改革计划总算是告一段落。赵璨正式颁布旨意,首先是给嫔妃们和兄弟们姗姗来迟的加封。——之前赵璨一直按捺着不发,不少人甚至觉得他要报复这些兄弟们,对他们动手,所以人心不定。现在赵璨补上了,这些人的心便落了地。
夺嫡之争从来如此,成王败寇本来没什么可说的,但是能够逃过一劫,自然是最好不过。而首犯被宽宥了,跟随他们的人自然也会轻轻放过。
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赵璨和平安现在不过是不方便,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他们罢了。毕竟先帝可是在病床前殷殷嘱咐赵璨照顾好兄弟们的,总不好他尸骨未寒,这边就动起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