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高门庶女 第133节(2 / 4)
有孕在身本来脾气就大,更别说还是对着一个执着到已经疯魔的了郡主,顾九曦冷冷看着这宫女,也懒得去管这话究竟是怎么递出来的,直接便道:“我也有一句话带给郡主——将军就算是死了,那也是我的将军,跟她竹芸一星半点关系都没有!”
宫女一愣,“夫人倒是牙尖嘴利——”说着身子一转出去了。
顾九曦手在肚子上拍了拍,安抚着替她打抱不平,不停在她肚里翻涌的孩子。
“你这折腾起来,疼的可是你亲妈。”
果真,这孩子不动了,顾九曦笑着又轻轻摸了摸,“可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
早上出了这一出,早饭自然是吃晚了,顾九曦半碗饭还没吃完,卫婆子来了,方才看见外头一队人马快马加鞭往宫里去了。”她脸上的表情是既兴奋又矛盾,“看身上的铠甲军旗,像是将军手下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消息。”
顾九曦心里陡然跳了两下,将军?
将军要回来了?他能在孩子出生前回来吗?
☆、第119章
传令兵已经到了宫里,孟将军的信也已经送到了皇帝的手上。
皇帝看着将军的信,心里的滋味……特别是对比着柴将军那道说大败匈奴,匈奴退军的上疏,别提有多酸爽了。
什么借机脱身,带着一小队军马办成蛮夷族人,深入腹地,刺杀匈奴皇帝。
皇帝一边看着,一边腹诽,上次对付蛮夷就用的这一招,这一次对付匈奴,居然还是同一招,而且居然被他得手了!
蛮夷跟匈奴王难道不长脑子的吗!
不过皇帝腹诽归腹诽,还是立即召见了内阁几位大臣,还有六部尚书等人进宫议事,商量善后事宜。
现任的内阁首辅是赵大人,说起来也能跟将军扯上那么一点不远不近的关系,他看了将军的书信,心里一惊,这么说……前两天柴将军那个大败匈奴,制其退兵的上疏是假的了?
说起来跟柴将军比,赵大人还是相信孟将军多一点,不过幸亏他官位最高,倒是不急着表态,当下垂手站在一边,听其他官员争论起来。
不过还是不由自主想起方才看过的书信来,孟将军这是剑走偏锋来着……不过这手段也不是人人能用的。
首先得身形高大,还得会说蛮子话,扮起来匈奴蛮夷不能让人看出来破绽。
再次就得胆大心细,毕竟刺杀匈奴王,单单凭借着一身的武艺可不够……不过孟将军的武艺的确出众就是了,在大夏朝里,他说自己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说第一就是了。
最后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匈奴王在位已经二十余年,几个成年的儿子正是最有野心的时候,还有两个常年带兵的兄弟,匈奴王这么一死,他们首先争的便是这王位,跟大夏之战自然也就不战而败了。
最后就是蛮夷了,匈奴都退兵了,蛮夷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年初的时候蛮夷皇帝一家子都被刺杀了,不过过了这快一年,那边想必有能力角逐皇位的人也该站出来了,至于一直把持朝政,跟匈奴亲近的太妃,估计眼下也是焦头烂额,顾不得其他了。
孟将军真是文武全才,赵大人心里暗暗叹了一声,又想起孟将军信上最后一段来。
他说这么一来,倒是不着急跟匈奴决一死战了,等着这两年他们自己内斗也就消耗的差不多。又说这两年边关肯定无大战,正是派年轻将领去练兵的好时机。
赵大人叹了口气,想起皇帝对孟将军的忌惮,孟将军这招是不是也有忌讳皇帝的意思在里头呢吗,放着他们自己内斗两三年……可是两三年之后究竟是内斗了还是整合好了,估计除了孟将军,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所以这会不会是孟将军给自己留的后手呢?
毕竟说起来对蛮夷,没人比孟将军更了解了,哪怕是这次带了精兵强将出征的柴将军,这一年跟匈奴大大小小冲突不下几十次,勉勉强强也就是个平局了。
“赵爱卿一直沉默,有何见解不妨说出来,朕听听也好做决断。”
听见皇帝叫他,赵大人上前一步,沉吟片刻这才开口,要说能当到内阁首辅,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资历或者才学,而是对皇帝心思的揣摩。
至于皇帝的心思……现在揣摩起来容易的很。 ↑返回顶部↑
宫女一愣,“夫人倒是牙尖嘴利——”说着身子一转出去了。
顾九曦手在肚子上拍了拍,安抚着替她打抱不平,不停在她肚里翻涌的孩子。
“你这折腾起来,疼的可是你亲妈。”
果真,这孩子不动了,顾九曦笑着又轻轻摸了摸,“可真是个贴心的小棉袄。”
早上出了这一出,早饭自然是吃晚了,顾九曦半碗饭还没吃完,卫婆子来了,方才看见外头一队人马快马加鞭往宫里去了。”她脸上的表情是既兴奋又矛盾,“看身上的铠甲军旗,像是将军手下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消息。”
顾九曦心里陡然跳了两下,将军?
将军要回来了?他能在孩子出生前回来吗?
☆、第119章
传令兵已经到了宫里,孟将军的信也已经送到了皇帝的手上。
皇帝看着将军的信,心里的滋味……特别是对比着柴将军那道说大败匈奴,匈奴退军的上疏,别提有多酸爽了。
什么借机脱身,带着一小队军马办成蛮夷族人,深入腹地,刺杀匈奴皇帝。
皇帝一边看着,一边腹诽,上次对付蛮夷就用的这一招,这一次对付匈奴,居然还是同一招,而且居然被他得手了!
蛮夷跟匈奴王难道不长脑子的吗!
不过皇帝腹诽归腹诽,还是立即召见了内阁几位大臣,还有六部尚书等人进宫议事,商量善后事宜。
现任的内阁首辅是赵大人,说起来也能跟将军扯上那么一点不远不近的关系,他看了将军的书信,心里一惊,这么说……前两天柴将军那个大败匈奴,制其退兵的上疏是假的了?
说起来跟柴将军比,赵大人还是相信孟将军多一点,不过幸亏他官位最高,倒是不急着表态,当下垂手站在一边,听其他官员争论起来。
不过还是不由自主想起方才看过的书信来,孟将军这是剑走偏锋来着……不过这手段也不是人人能用的。
首先得身形高大,还得会说蛮子话,扮起来匈奴蛮夷不能让人看出来破绽。
再次就得胆大心细,毕竟刺杀匈奴王,单单凭借着一身的武艺可不够……不过孟将军的武艺的确出众就是了,在大夏朝里,他说自己第二,绝对没有人敢说第一就是了。
最后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匈奴王在位已经二十余年,几个成年的儿子正是最有野心的时候,还有两个常年带兵的兄弟,匈奴王这么一死,他们首先争的便是这王位,跟大夏之战自然也就不战而败了。
最后就是蛮夷了,匈奴都退兵了,蛮夷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年初的时候蛮夷皇帝一家子都被刺杀了,不过过了这快一年,那边想必有能力角逐皇位的人也该站出来了,至于一直把持朝政,跟匈奴亲近的太妃,估计眼下也是焦头烂额,顾不得其他了。
孟将军真是文武全才,赵大人心里暗暗叹了一声,又想起孟将军信上最后一段来。
他说这么一来,倒是不着急跟匈奴决一死战了,等着这两年他们自己内斗也就消耗的差不多。又说这两年边关肯定无大战,正是派年轻将领去练兵的好时机。
赵大人叹了口气,想起皇帝对孟将军的忌惮,孟将军这招是不是也有忌讳皇帝的意思在里头呢吗,放着他们自己内斗两三年……可是两三年之后究竟是内斗了还是整合好了,估计除了孟将军,谁也不敢打这个包票。
所以这会不会是孟将军给自己留的后手呢?
毕竟说起来对蛮夷,没人比孟将军更了解了,哪怕是这次带了精兵强将出征的柴将军,这一年跟匈奴大大小小冲突不下几十次,勉勉强强也就是个平局了。
“赵爱卿一直沉默,有何见解不妨说出来,朕听听也好做决断。”
听见皇帝叫他,赵大人上前一步,沉吟片刻这才开口,要说能当到内阁首辅,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资历或者才学,而是对皇帝心思的揣摩。
至于皇帝的心思……现在揣摩起来容易的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