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较量(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克被带进来时发现以前审问自己的人坐在了旁位,主位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另一边是一位面容姣好的女性。立刻装作无辜喊道:“我是来中国留学的,不是间谍···”
  赵继统用英语说道:“不要激动,我是来了解一下情况,现在请你先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
  李克听到对方娴熟的口语,立刻猜想应该是外交部门的“领导”,戒备心理消除了许多,原本僵硬的身体也放松起来。他介绍道:“我幼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父亲是一个铁路工人,童年时,我家里的生活情况与邻居们相比,比较贫穷。但我有志气,发奋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后来一面打工、一面上大学,期望有一天能当上教授,来改变家庭贫穷的情况。二战时期,美国**征兵,我怕上战场,经人介绍,进入了美国海军情报部门开设的日语学校学习日文,在那里我认识了我的夫人李又安,学习结束后,我被派到了夏威夷,后来又随美军到了日本,充当日文翻译···”
  赵继统突然用日文说道:“能否请您用日语来描述一下这段经历。”
  李克大为吃惊,莫瞪口呆了好大一会,因为赵继统的日语太标准、太流利了、而且还带有一丝京都口音,难道他是日本人?于是小心翼翼的描述自己当翻译时的情况。
  从他那结结巴巴的日语中,赵继统判断他学习过日语,但学的不精。赵继统又问了日本几个陆军省、海军省的将领处理情况,以及驻日美军军官的情况,李克听着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却对不上号,也无法回答,只好倔强的说道:“我只负责一些生活类资讯翻译,军事方面不归我管!”
  可是对上赵继统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和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双眼,李克默默地垂下了头来,不敢与其对视。
  一旁听审的齐超先是惊讶于赵顾问的博学,后来发现他没用一句严厉的语言和威胁性的字眼,就将李克的傲慢无礼撕得粉粉碎。赵继统并没有过深的追究谎言,而是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继续谈谈你的经历吧。”
  李克仍不敢抬头,低声说道:“46年我退役之后,我和妻子一起进入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中文,具体学习中国的文学和历史。48年10月我们从西雅图坐船来到天津,后到了北平,进入燕京大学继续学习中国的文学和历史,现在正在准备博士论文。”
  赵继统问道:“你们研究什么题目啊?”
  “我妻子研究李清照和鲁迅,我是研究管子的。”“就是管仲。”李克迅速补充道。
  赵继统并没有被他这种**裸的轻视所激怒,而是平和的说道:“管仲啊,以前念私塾的时候,知道一点,齐国的宰相嘛,那你知道他的副手亚相是谁吗?”
  李克茫然的摇了摇头,赵继统说道:“鲍叔牙啊!他是齐桓公幼年的老师,齐桓公继位后原本想让鲍叔牙为相。然而鲍叔牙不为私利、高风亮节,极力推荐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齐桓公也开明大度、不计前嫌,采纳了他的建议,设金台拜管仲为相,又拜鲍叔牙为亚相。两人齐心协力很快使齐国振兴起来。中国有句成语叫‘鲍管之交’几乎尽人皆知,说的正是他们两位。”
  李克再次垂下了头颅,赵继统也不管他娓娓道来:“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军事家,齐桓公在位42年,他辅佐了42年,摆正了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有效的行政机构和军事组织。轻赋税、定税制以及‘亲邻国’的政策与措施是当时其他诸侯国所不能及的。因此齐国很快的强胜起来,称霸于各国之上。他的思想还早于孔子近百年,以至于被尊为‘儒圣’的孔子也夸耀他‘莫小看了管仲的功绩,若不是他,我们还披着头发,穿着左襟衣衫作业人呢!’”
  李克舔了舔发干的嘴唇,茫然的望着赵继统,正谈在兴头上的老赵也不管他有没有听下去的欲望问道:“那你知道‘老马识途’这个成语的来历吗?”
  李克只能无奈的再次摇头。赵继统兴致勃勃的说道:“那是发生在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和管仲率兵去征伐北方的孤竹国,途中不慎全军误入白茫茫的大漠之中,这个地方叫‘旱海’,当地人称之为‘迷谷’,也叫‘死亡之谷’。这个地方很奇怪,整日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寒气逼人。人马若走不出‘迷谷’,就有被冻死、饿死的危险。要想走出‘迷谷’,必须按照原路返回,管仲分三路人马寻找进谷的道路,但是三路人马不是遇到死路,就是转了回来。齐桓公急命大军鸣锣就地安营!管仲下命令:‘敲锣打鼓,不要停!’全军将士听到锣鼓声后,向齐桓公靠拢。管仲又下令:就地休息,等待天明,不许睡觉,可以唱歌、敲锣打鼓、跳跃。 旱海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这一夜,锣声、鼓声、歌声彻夜不断,震动天宇。齐桓公双眉紧锁,神情沮丧,问管仲:‘仲父,这如何是好?’ 管仲胸有成竹,道:‘请主公不必惊慌,臣自有办法可以走出迷谷。’ 齐桓公急问:‘仲父,快讲,有何妙计?’ 管仲道:‘老马之智可用也,等天亮后,可选几匹跟随征伐的当地老马带路,定可走出迷谷。’ 这一办法,果然灵验,老马左拐右转,带着齐军顺利地走出了迷谷。全军上下,欢声雷动…… 齐桓公向老马拜了三拜,并称赞管仲道:‘仲父,乃神人也!’”
  李克怔怔地听着,俨然一个小学生在听老师讲故事,他确实被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