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1 / 4)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摸了摸他的顶发,这是二十多年来,他最像一个父亲的时候。
“千万要保重。如果陛下要杀你,你就去找太后吧。为父与她有几分旧情,她或许,会护着你。”
第204章 、(十五)
那位杀了亲生女儿的翰林院编修身家并不富贵,在京为官多年,依然只能和市井小民一同住在京城东南远离皇宫的逼仄小院内。
柳编修被刑部逮捕之后,家中便只剩下悲痛欲绝的妻子,以及一地狼藉的院落。被父所杀的柳氏女尸身尚未来得及安葬,就这样静静的停放于潦草布置的灵堂,其母姜氏一人守着女儿独自泣涕,既是哭早逝的骨肉,也是哭生死不明的丈夫。
“柳家嫂子,有人来吊唁玉娘。”邻居叩响了柳家的家门,身后跟着的,是个容貌秀丽气韵清贵的年轻男子。
姜氏强忍着悲痛前去开门,却发现来客是她从未见过的陌生人,一时间不免迟疑。她的女儿向来自爱,从未做出过随意结交外男的轻浮之举,这样一位公子缘何会来悼念?再定睛一看对方的素净却不是华贵的衣着,她更是肯定了心中的猜测,这样的人家不是她的女儿有机会能够认识的。
目光越过这位年轻人,她窥见了停在狭窄巷陌中的马车
“那是长公主的车驾。”年轻人在姜氏开口提问之前主动说道:“不过她并没有过来,来的只有我。我姓苏,叫苏徽。”
“你是长公主的人?”姜氏吓得往后退了两步。
名为苏徽的青年先是摇头又是点头,“我和长公主都忠诚于陛下。”
姜氏眼中又有泪浮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女儿之所以会死,丈夫之所以下狱,都是因为紫禁城中那位高高在上的女皇。
“我可以……进去拜祭一下死者吗?”乘坐着长公主车驾而来的年轻人在姜氏的眼中必然是有着显赫的出身,可他的态度并不盛气凌人,站在门前同姜氏说话的时候,眼中有着真切的悲悯。
姜氏低头擦了把泪,没有给出回答,只是无声的让出了一套道路。
苏徽脚步沉重的走进了这间小院,院内还有着未擦洗的血迹——据说是柳父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已经下定决心要入宫之后,在庭院中殴打女儿,最后生生将其打死。左邻右舍及姜氏当时都曾试图阻拦,可是被父亲用铁杖砸中了头颅的柳玉娘还没来得及等到母亲请来大夫,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从院中四溅的血迹可以猜测到当时的惨烈,而棺木之中的柳玉娘却是平和恬静的模样。她的母亲及邻居为她擦洗了身子,换上了她平日里都舍不得穿的衣裳,用脂粉涂抹在她惨白的面容,用精美的绢花遮住头部的伤口。好像只是静静的睡着了,沉醉在美梦之中,不曾遭遇过暴力。
苏徽为她上了三炷香,这一刻无神论者愿意虔诚的向虚妄中的神明乞求,乞求这个女孩如果能有来世,能够诞生在一个好的人家。
“玉娘过去是个孝顺的孩子。”姜氏跪坐在地上,麻木的往炉子中一张张的丢纸钱,“不知道我女儿的人都说她死的活该,不孝之人就该被父亲打死,死后也不能超生——”说到这里,姜氏的声音颤抖的厉害,“可玉娘过去真的、真的很孝顺。”
苏徽走到了姜氏跟前,和她一样跪坐在地上,将纸钱投入炉中,看着它们一点点被火焰吞噬。
“玉娘自小乖巧,又聪明。我教她读书识字,她一学就会。她还能写诗、会作画,看过什么书都能倒背如流。左邻右舍都夸我的玉娘是个才女,如果是个男孩,一定能如她的父亲一样金榜高中。”
“可惜呀,她偏偏就是个女儿。她是我嫁给我丈夫第五年才生下的孩子。我的丈夫过去也曾风光,他是太.祖入主京师那年科考的榜眼,人人都说他前途无量。我父亲过去是个有些家财的商人,便将我许配给了他做填房,还给了大笔的嫁妆。我过门之后迟迟不能有孕,嫁妆都花在了求神拜佛请大夫上,玉娘出世的时候我欢喜疯了,心想这必然是我打动了上苍。只不过……我的丈夫却不高兴。”
“我疼爱玉娘,可我不能只有玉娘一个孩子,我总得为我的丈夫延续香火。我身子不好,为了生育受了诸多的苦楚。而玉娘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我,会学着给我煎药。她会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医书,那时候她总说,以后要做大夫,治好我的身子。”回忆到这里的时候,姜氏下意识的微笑,眼眶中蓄着的泪却也在这时滑落。
“她是个好孩子,很好很好很好……我晓得女人不能做大夫,那些走街串巷为妇人治病的女人,和媒婆、巫女一起,都被叫做三姑六婆,要受人背后指指点点的。可那孩子自小喜欢读书,她父亲给她开了蒙,教她认了几百个字,她便成日如痴如醉的捧着她父亲的书看个没完,有看不懂的地方便忍着羞怯四处去问。她父亲不愿教她太多的东西,一来是忙于公务没有空闲,二来是不愿意她一个女孩……”姜氏咬了咬唇,好不容易才说出了那四个字,“玷污圣贤。”这是她丈夫的原话。这位才高八斗曾经高中榜眼的文人认为女子天生就不如男儿聪慧,她们注定了看不懂圣人的微言大义,就算拿到了四书五经,学了也是白学。
“我心疼玉娘,便自己偷偷的教她。说来惭愧,我在娘家时,其实也是读过不少书的。我父虽是商贾,却也为我请来了先生悉心教导。他说女子注定要为人之母,对子女有养育之责,我若粗鄙浅薄,便也教不好我的孩子,会被夫家嫌恶。可是——我终究还是没能教好我的玉娘。或者说,我不如一开始什么都不教给她,也省得她生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姜氏恨恨说道,用手锤着地面。
这时苏徽听到了屋外传来了细碎的脚步,一扭头发现门口站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那男孩十分瘦弱,看着病怏怏的模样,眼神呆滞僵直的看向了正低头哭泣的姜氏,说:“娘,我饿了。”
苏徽看着姜氏慌慌张张的站起,这时她才想起自己因为悲痛,忘记准备饭食,只好给了他几枚铜钱,让他外出买些吃的。
“大人见笑了。”她以为苏徽是某位高官,于是态度谦卑。
苏徽摆手,“我不是什么大人,只是一个前来吊丧之人。您若还有什么想要倾诉的,尽管说与我听。”
姜氏却怔怔无言,仿佛失语。
“那是玉娘的弟弟么?”苏徽看着那男孩消失的背影,主动问道。 ↑返回顶部↑
“千万要保重。如果陛下要杀你,你就去找太后吧。为父与她有几分旧情,她或许,会护着你。”
第204章 、(十五)
那位杀了亲生女儿的翰林院编修身家并不富贵,在京为官多年,依然只能和市井小民一同住在京城东南远离皇宫的逼仄小院内。
柳编修被刑部逮捕之后,家中便只剩下悲痛欲绝的妻子,以及一地狼藉的院落。被父所杀的柳氏女尸身尚未来得及安葬,就这样静静的停放于潦草布置的灵堂,其母姜氏一人守着女儿独自泣涕,既是哭早逝的骨肉,也是哭生死不明的丈夫。
“柳家嫂子,有人来吊唁玉娘。”邻居叩响了柳家的家门,身后跟着的,是个容貌秀丽气韵清贵的年轻男子。
姜氏强忍着悲痛前去开门,却发现来客是她从未见过的陌生人,一时间不免迟疑。她的女儿向来自爱,从未做出过随意结交外男的轻浮之举,这样一位公子缘何会来悼念?再定睛一看对方的素净却不是华贵的衣着,她更是肯定了心中的猜测,这样的人家不是她的女儿有机会能够认识的。
目光越过这位年轻人,她窥见了停在狭窄巷陌中的马车
“那是长公主的车驾。”年轻人在姜氏开口提问之前主动说道:“不过她并没有过来,来的只有我。我姓苏,叫苏徽。”
“你是长公主的人?”姜氏吓得往后退了两步。
名为苏徽的青年先是摇头又是点头,“我和长公主都忠诚于陛下。”
姜氏眼中又有泪浮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女儿之所以会死,丈夫之所以下狱,都是因为紫禁城中那位高高在上的女皇。
“我可以……进去拜祭一下死者吗?”乘坐着长公主车驾而来的年轻人在姜氏的眼中必然是有着显赫的出身,可他的态度并不盛气凌人,站在门前同姜氏说话的时候,眼中有着真切的悲悯。
姜氏低头擦了把泪,没有给出回答,只是无声的让出了一套道路。
苏徽脚步沉重的走进了这间小院,院内还有着未擦洗的血迹——据说是柳父在得知自己的女儿已经下定决心要入宫之后,在庭院中殴打女儿,最后生生将其打死。左邻右舍及姜氏当时都曾试图阻拦,可是被父亲用铁杖砸中了头颅的柳玉娘还没来得及等到母亲请来大夫,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从院中四溅的血迹可以猜测到当时的惨烈,而棺木之中的柳玉娘却是平和恬静的模样。她的母亲及邻居为她擦洗了身子,换上了她平日里都舍不得穿的衣裳,用脂粉涂抹在她惨白的面容,用精美的绢花遮住头部的伤口。好像只是静静的睡着了,沉醉在美梦之中,不曾遭遇过暴力。
苏徽为她上了三炷香,这一刻无神论者愿意虔诚的向虚妄中的神明乞求,乞求这个女孩如果能有来世,能够诞生在一个好的人家。
“玉娘过去是个孝顺的孩子。”姜氏跪坐在地上,麻木的往炉子中一张张的丢纸钱,“不知道我女儿的人都说她死的活该,不孝之人就该被父亲打死,死后也不能超生——”说到这里,姜氏的声音颤抖的厉害,“可玉娘过去真的、真的很孝顺。”
苏徽走到了姜氏跟前,和她一样跪坐在地上,将纸钱投入炉中,看着它们一点点被火焰吞噬。
“玉娘自小乖巧,又聪明。我教她读书识字,她一学就会。她还能写诗、会作画,看过什么书都能倒背如流。左邻右舍都夸我的玉娘是个才女,如果是个男孩,一定能如她的父亲一样金榜高中。”
“可惜呀,她偏偏就是个女儿。她是我嫁给我丈夫第五年才生下的孩子。我的丈夫过去也曾风光,他是太.祖入主京师那年科考的榜眼,人人都说他前途无量。我父亲过去是个有些家财的商人,便将我许配给了他做填房,还给了大笔的嫁妆。我过门之后迟迟不能有孕,嫁妆都花在了求神拜佛请大夫上,玉娘出世的时候我欢喜疯了,心想这必然是我打动了上苍。只不过……我的丈夫却不高兴。”
“我疼爱玉娘,可我不能只有玉娘一个孩子,我总得为我的丈夫延续香火。我身子不好,为了生育受了诸多的苦楚。而玉娘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我,会学着给我煎药。她会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医书,那时候她总说,以后要做大夫,治好我的身子。”回忆到这里的时候,姜氏下意识的微笑,眼眶中蓄着的泪却也在这时滑落。
“她是个好孩子,很好很好很好……我晓得女人不能做大夫,那些走街串巷为妇人治病的女人,和媒婆、巫女一起,都被叫做三姑六婆,要受人背后指指点点的。可那孩子自小喜欢读书,她父亲给她开了蒙,教她认了几百个字,她便成日如痴如醉的捧着她父亲的书看个没完,有看不懂的地方便忍着羞怯四处去问。她父亲不愿教她太多的东西,一来是忙于公务没有空闲,二来是不愿意她一个女孩……”姜氏咬了咬唇,好不容易才说出了那四个字,“玷污圣贤。”这是她丈夫的原话。这位才高八斗曾经高中榜眼的文人认为女子天生就不如男儿聪慧,她们注定了看不懂圣人的微言大义,就算拿到了四书五经,学了也是白学。
“我心疼玉娘,便自己偷偷的教她。说来惭愧,我在娘家时,其实也是读过不少书的。我父虽是商贾,却也为我请来了先生悉心教导。他说女子注定要为人之母,对子女有养育之责,我若粗鄙浅薄,便也教不好我的孩子,会被夫家嫌恶。可是——我终究还是没能教好我的玉娘。或者说,我不如一开始什么都不教给她,也省得她生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姜氏恨恨说道,用手锤着地面。
这时苏徽听到了屋外传来了细碎的脚步,一扭头发现门口站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那男孩十分瘦弱,看着病怏怏的模样,眼神呆滞僵直的看向了正低头哭泣的姜氏,说:“娘,我饿了。”
苏徽看着姜氏慌慌张张的站起,这时她才想起自己因为悲痛,忘记准备饭食,只好给了他几枚铜钱,让他外出买些吃的。
“大人见笑了。”她以为苏徽是某位高官,于是态度谦卑。
苏徽摆手,“我不是什么大人,只是一个前来吊丧之人。您若还有什么想要倾诉的,尽管说与我听。”
姜氏却怔怔无言,仿佛失语。
“那是玉娘的弟弟么?”苏徽看着那男孩消失的背影,主动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