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 第651节(3 / 4)
大约两个时辰之后,李轩才又扛着虞祐巃,从玄黄天庭里面走了出来、
罗烟紧随其后,她依旧是穿着六道伏魔甲,狠狠瞪了李轩一眼,随后就御空而去了。
她今晚确实有着查案诛魔的公务。并非是诓骗李轩。
最近两个月她都是如此,把孩子哄睡之后在晚上办案。偶尔需要去万里之外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给云柔照顾,二人互帮互助。
李轩则把虞祐巃还给了已经等得焦躁的虞红裳,这次他没有留宿,而是出宫而去,前往自己的汾阳王府。
李轩已接到了消息,少傅于杰与深夜时分前来拜会。
李轩一听就明白,于杰这是为五大都指挥使司开省一事,来与他谈条件的。
正好,李轩也想以此为筹码,逼迫辅政大臣们支持他的税法改革。
陈询那个老狐狸可能是看出他的心意,这次就没有出面,不过只要能取得于杰的支持,李轩也能强行推进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与累进税制。
不过就在这时候,李轩的眉头微皱。他直接身影闪动,人化星光,借助周天星辰大阵斗转星移,出现在了‘文庙’之外。
李轩放目望去,只见外面上千位儒生端坐于外,前面则是几十个老儒,他们举着‘谷梁赤’与‘蔡千秋’,还有‘郑玄’与‘马融’等人的灵牌,神色都愤懑不平,群情雄鹰。
此时新近被朝廷册封的衍圣公孔宣德,凑到了李轩身边禀告:“殿下,这些儒生是听闻郡王上奏朝廷,要从孔庙移除这几位大儒灵位,为此来报不平的。”
此时那些儒生也注意到了李轩,当即有一位须发皆白的宿儒长身而起,大声呵斥:“汾阳王,如谷梁赤,郑玄,马融者,都是经学大师,德行兼备,万事敬仰,即便汾阳王你是当朝理学护法,也没资格废除他们的灵位!你凭什么?”
李轩微一扬眉,然后就神色从容的在上千儒生愤怒目光中走下了台阶:“凭什么?就凭古文尚书与谷梁春秋,皆为前人伪作,并非圣人真意。”
这一瞬,在场的众多儒生都是‘哗’然震响,声如雷动。
第808章 大儒李轩
李轩看着眼前众儒生嗡然骚动,群情愤慨,却依然是面色平静,淡定如常。
《尚书》是五经之首,是儒家的核心经典。。。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传说是源自于上古时的《三坟五典》。
不过《尚书》有古今文之分。
今文尚书是大秦博士伏胜在汉初的时候口授,共二十八篇。
古文尚书,据说是景帝之子鲁王刘余,从孔子故居的墙壁里面挖出来的,比今文尚书要多出二十五篇。
之后恰逢五胡乱华,文籍丧失,今、古文都散亡,连朝廷篆刻的石经也遭破坏。于是东夏(东晋)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计有经文五十八篇,被列为《五经正义》。
可在后世,《古文尚书》已经被证伪。
尤其是后世《清华简》出世之后,《古文尚书》系伪造一事已经板上钉钉。
而郑玄,马融都是汉末时代的经学家,古文尚书学派的大儒。
李轩对于这两个人倒是没有意见,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打击儒门的‘崇古派’,为日后推广自己的学问铺路。
儒人推崇‘三代之治’,想要‘法古’,是由至圣先师而始,到王莽的时候发展到一个高峰。
王莽打着‘法古’的名义推行变法,而他的好友刘歆则配合鼓吹三代之治。
而刘歆正是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编撰了西汉之后儒家的绝大多数经文典籍。 ↑返回顶部↑
罗烟紧随其后,她依旧是穿着六道伏魔甲,狠狠瞪了李轩一眼,随后就御空而去了。
她今晚确实有着查案诛魔的公务。并非是诓骗李轩。
最近两个月她都是如此,把孩子哄睡之后在晚上办案。偶尔需要去万里之外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给云柔照顾,二人互帮互助。
李轩则把虞祐巃还给了已经等得焦躁的虞红裳,这次他没有留宿,而是出宫而去,前往自己的汾阳王府。
李轩已接到了消息,少傅于杰与深夜时分前来拜会。
李轩一听就明白,于杰这是为五大都指挥使司开省一事,来与他谈条件的。
正好,李轩也想以此为筹码,逼迫辅政大臣们支持他的税法改革。
陈询那个老狐狸可能是看出他的心意,这次就没有出面,不过只要能取得于杰的支持,李轩也能强行推进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与累进税制。
不过就在这时候,李轩的眉头微皱。他直接身影闪动,人化星光,借助周天星辰大阵斗转星移,出现在了‘文庙’之外。
李轩放目望去,只见外面上千位儒生端坐于外,前面则是几十个老儒,他们举着‘谷梁赤’与‘蔡千秋’,还有‘郑玄’与‘马融’等人的灵牌,神色都愤懑不平,群情雄鹰。
此时新近被朝廷册封的衍圣公孔宣德,凑到了李轩身边禀告:“殿下,这些儒生是听闻郡王上奏朝廷,要从孔庙移除这几位大儒灵位,为此来报不平的。”
此时那些儒生也注意到了李轩,当即有一位须发皆白的宿儒长身而起,大声呵斥:“汾阳王,如谷梁赤,郑玄,马融者,都是经学大师,德行兼备,万事敬仰,即便汾阳王你是当朝理学护法,也没资格废除他们的灵位!你凭什么?”
李轩微一扬眉,然后就神色从容的在上千儒生愤怒目光中走下了台阶:“凭什么?就凭古文尚书与谷梁春秋,皆为前人伪作,并非圣人真意。”
这一瞬,在场的众多儒生都是‘哗’然震响,声如雷动。
第808章 大儒李轩
李轩看着眼前众儒生嗡然骚动,群情愤慨,却依然是面色平静,淡定如常。
《尚书》是五经之首,是儒家的核心经典。。。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传说是源自于上古时的《三坟五典》。
不过《尚书》有古今文之分。
今文尚书是大秦博士伏胜在汉初的时候口授,共二十八篇。
古文尚书,据说是景帝之子鲁王刘余,从孔子故居的墙壁里面挖出来的,比今文尚书要多出二十五篇。
之后恰逢五胡乱华,文籍丧失,今、古文都散亡,连朝廷篆刻的石经也遭破坏。于是东夏(东晋)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古文尚书》,计有经文五十八篇,被列为《五经正义》。
可在后世,《古文尚书》已经被证伪。
尤其是后世《清华简》出世之后,《古文尚书》系伪造一事已经板上钉钉。
而郑玄,马融都是汉末时代的经学家,古文尚书学派的大儒。
李轩对于这两个人倒是没有意见,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打击儒门的‘崇古派’,为日后推广自己的学问铺路。
儒人推崇‘三代之治’,想要‘法古’,是由至圣先师而始,到王莽的时候发展到一个高峰。
王莽打着‘法古’的名义推行变法,而他的好友刘歆则配合鼓吹三代之治。
而刘歆正是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编撰了西汉之后儒家的绝大多数经文典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