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娘娘家的日常生活 第84节(3 / 4)
唐大人风尘仆仆,从江陵府回来直奔了都察院,连唐府都没入,也朝谢奎回了礼:“谢大人,多日不见。”
都察院行都察之责,以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为首,为正二品,往下左都副御史、右都副御史,为正三品,左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唐大人身为正四品右佥都御史,领命赴任,如今回来,稍作休整后便要朝上峰汇报的。
谢奎多日来伸手参奏之扰,起因正是因着唐大人给他写的一封书信,如今唐大人就在面前,谢大人也顾不得其他:“唐大人,上回那封信你可还记得?”
唐大人看过来,面上有些诧异,却还是点点头:“自是记得的。”唐大人给谢奎寄信,便是知道这位同僚脾性直,做事冲动。
谢大人把当日参本的事一一说了:“…本官按唐大人说的参奏,却全然无用,陛下许是觉着并无甚出格之处,连训斥都不曾训斥,总之,如今那德妃娘娘深得陛下宠爱,本官已是参不动的,好叫唐大人知道,便是唐大人另有想法,本官劝大人也不要去碰上的。”
唐大人倒是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了,似并不放在心上,反倒朝谢大人安抚道:“本官知道了,多谢谢大人提点,不过本官却并非去做那等没把握的事的。”
谢奎看他模样,眉心一蹙,到底身为同僚,他已是提点过,唐大人若是听不进,那便也不赖他了的,谢奎拱拱手告辞:“唐大人先忙着,本官还有事。”
唐大人回了礼,休整了一番,很快便同上峰右都副御史汇报此次监考之事。
通政司一早送了折子来,天子昨夜安歇在缀霞宫,一早陪着钟萃母子两个用了早食才回了前殿。“待会去看看库房里有甚能用得上的,挑了都送到缀霞宫去。”
天子吩咐下去,杨培弓身应了声,瞥见天子肩处的衣裳沾着水滞,开口说了声:“陛下,可要换件衣裳?”
闻衍扭头看了眼,淡淡的回拒:“不了,就这样吧。”
皇长子即将满周岁了,宫中已开始准备皇长子的周岁宴。皇长子是个白白胖胖的胖小子,他现在倒是对闻衍这个父皇很是喜欢,尤其是被父皇抱着时,小手搂着人,乌黑的眼到处打量,比被宫人嬷嬷们抱着时更高兴些,闻衍肩上的水滞便是早上抱着人时留下的。
闻衍离开时,他还哭闹了几声,叫闻衍心中软了又软,再三才硬下心肠来。皇长子如今还太小了些,放在前殿里也不适合,待他再大些,能走能跑了,再到前殿来也能顾及到他。
闻衍就着宫人送来的香茶喝了一口,打开了通政司送来的折子细细看了起来,不时用笔沾着朱砂点了点。
直到翻开一本折子,天子的脸色先是一沉,折子被重重扔到案上:“这些下官,当真是盯着朕的后宫没完没了了的。”
杨培心里一个咯噔,连忙把折子捡起来,“陛下喜怒,保重龙体为重。”
闻衍冷哼一声:“喜怒,朕如何喜怒,设都察院本是叫他们都察百官言行,他们倒好,把朕的话当耳旁风了,眼睛不盯着百官,反倒是在朕的后宫里紧抓不放了,你看看他们都说什么,简直是混账!”
杨培打开折子,快速的看了起来,也被都察院上呈的折子给吓了一跳。都察院折子上参的仍是德妃娘娘,参德妃娘娘纵容令妹当庭折辱官家夫人外,如今又多了两条罪状,其一是动手打人,其二是强抢人夫,仗势欺人,要头名解元退亲。
杨培满脸震惊:“这…”
这位德妃亲妹与德妃娘娘却是半分都不像的。
若换做往日,此等德行,都察院参也是参江陵侯府教女不严,如今德妃娘娘位居高位,都察院参本便当先冲着德妃娘娘来了。
这份折子,闻衍原本是留中不发的,却在压下的时候,想到了甚,先前震怒的态度陡然转变,眼眸幽然转深:“把这份折子送去缀霞宫。”
都察院接连上奏,非要参德妃,大有要参倒的意思,他倒是能压下去,但钟氏身为后宫嫔妃,哪里见过这般不罢休的阵仗的,他等着这钟氏在看了折子后来求一求他。
第131章
都察院行都察行事,掌监察、弹劾、建议,与刑部、大理石并成为三司会审,先帝时都察院称御史台,只有参本的权利,到当今才改称为都察院,赋予了监管之责,更设有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当地官员的考察、弹劾。可以说都察院是当今一手扶植起来的。
都察院上设有都察左、右都御史,下有左、右都副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与其他六部,甚至通政司、大理寺等各部、各科都不同,各部上峰尚书、下到侍郎左、右只一人,只都察院设立官员数额无限制。到如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都副御史都各有好几位,更不提再下边的左、右佥都御史了。
都察院行都察之责的官员多,又素来由天子一手提拔起来,是天子放在前朝,掣肘百官的一双眼,是天子心腹,给了都察院无数权利。都察院存在十载,里边官员也数度裁换,调任,里边的都察院大臣众多,在有数位能做主的上峰在后,也逐渐形成了站队、排挤,生出了小心思。
这原本就不是天子乐意见到的,他扶持都察院,让都察院位列九卿之一,便是从内阁、六部之外彻底的掌控一个,为天子眼,为天子监督,为天子行驶冲锋,直言不讳,都察院如今内部与从前不同,天子不是没有察觉,只是不曾想到都察院如今已经伸手到天子后宫了。
折子被送去了缀霞宫,闻衍目光依旧沉沉。四海安定,但朝中上下的风气却不如从前,文武百官身上的锐利逐渐消退,沉浸于如今的太平中,颇有些不思进取之心,反倒把目光放到了争斗构陷当中。
这些人想做什么,闻衍心知肚明。不过是仗着早前那点功绩,见天子比从前心软,逐渐露出了原本的目的,妄想与天子分庭抗衡,插手朝中政务,甚至还想左右下一任天子人选。 ↑返回顶部↑
都察院行都察之责,以左都御史、右都御史为首,为正二品,往下左都副御史、右都副御史,为正三品,左佥都御史、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唐大人身为正四品右佥都御史,领命赴任,如今回来,稍作休整后便要朝上峰汇报的。
谢奎多日来伸手参奏之扰,起因正是因着唐大人给他写的一封书信,如今唐大人就在面前,谢大人也顾不得其他:“唐大人,上回那封信你可还记得?”
唐大人看过来,面上有些诧异,却还是点点头:“自是记得的。”唐大人给谢奎寄信,便是知道这位同僚脾性直,做事冲动。
谢大人把当日参本的事一一说了:“…本官按唐大人说的参奏,却全然无用,陛下许是觉着并无甚出格之处,连训斥都不曾训斥,总之,如今那德妃娘娘深得陛下宠爱,本官已是参不动的,好叫唐大人知道,便是唐大人另有想法,本官劝大人也不要去碰上的。”
唐大人倒是没料到会是这个结果,但很快他就回过神来了,似并不放在心上,反倒朝谢大人安抚道:“本官知道了,多谢谢大人提点,不过本官却并非去做那等没把握的事的。”
谢奎看他模样,眉心一蹙,到底身为同僚,他已是提点过,唐大人若是听不进,那便也不赖他了的,谢奎拱拱手告辞:“唐大人先忙着,本官还有事。”
唐大人回了礼,休整了一番,很快便同上峰右都副御史汇报此次监考之事。
通政司一早送了折子来,天子昨夜安歇在缀霞宫,一早陪着钟萃母子两个用了早食才回了前殿。“待会去看看库房里有甚能用得上的,挑了都送到缀霞宫去。”
天子吩咐下去,杨培弓身应了声,瞥见天子肩处的衣裳沾着水滞,开口说了声:“陛下,可要换件衣裳?”
闻衍扭头看了眼,淡淡的回拒:“不了,就这样吧。”
皇长子即将满周岁了,宫中已开始准备皇长子的周岁宴。皇长子是个白白胖胖的胖小子,他现在倒是对闻衍这个父皇很是喜欢,尤其是被父皇抱着时,小手搂着人,乌黑的眼到处打量,比被宫人嬷嬷们抱着时更高兴些,闻衍肩上的水滞便是早上抱着人时留下的。
闻衍离开时,他还哭闹了几声,叫闻衍心中软了又软,再三才硬下心肠来。皇长子如今还太小了些,放在前殿里也不适合,待他再大些,能走能跑了,再到前殿来也能顾及到他。
闻衍就着宫人送来的香茶喝了一口,打开了通政司送来的折子细细看了起来,不时用笔沾着朱砂点了点。
直到翻开一本折子,天子的脸色先是一沉,折子被重重扔到案上:“这些下官,当真是盯着朕的后宫没完没了了的。”
杨培心里一个咯噔,连忙把折子捡起来,“陛下喜怒,保重龙体为重。”
闻衍冷哼一声:“喜怒,朕如何喜怒,设都察院本是叫他们都察百官言行,他们倒好,把朕的话当耳旁风了,眼睛不盯着百官,反倒是在朕的后宫里紧抓不放了,你看看他们都说什么,简直是混账!”
杨培打开折子,快速的看了起来,也被都察院上呈的折子给吓了一跳。都察院折子上参的仍是德妃娘娘,参德妃娘娘纵容令妹当庭折辱官家夫人外,如今又多了两条罪状,其一是动手打人,其二是强抢人夫,仗势欺人,要头名解元退亲。
杨培满脸震惊:“这…”
这位德妃亲妹与德妃娘娘却是半分都不像的。
若换做往日,此等德行,都察院参也是参江陵侯府教女不严,如今德妃娘娘位居高位,都察院参本便当先冲着德妃娘娘来了。
这份折子,闻衍原本是留中不发的,却在压下的时候,想到了甚,先前震怒的态度陡然转变,眼眸幽然转深:“把这份折子送去缀霞宫。”
都察院接连上奏,非要参德妃,大有要参倒的意思,他倒是能压下去,但钟氏身为后宫嫔妃,哪里见过这般不罢休的阵仗的,他等着这钟氏在看了折子后来求一求他。
第131章
都察院行都察行事,掌监察、弹劾、建议,与刑部、大理石并成为三司会审,先帝时都察院称御史台,只有参本的权利,到当今才改称为都察院,赋予了监管之责,更设有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当地官员的考察、弹劾。可以说都察院是当今一手扶植起来的。
都察院上设有都察左、右都御史,下有左、右都副御史,左、右佥都御史,与其他六部,甚至通政司、大理寺等各部、各科都不同,各部上峰尚书、下到侍郎左、右只一人,只都察院设立官员数额无限制。到如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左、右都副御史都各有好几位,更不提再下边的左、右佥都御史了。
都察院行都察之责的官员多,又素来由天子一手提拔起来,是天子放在前朝,掣肘百官的一双眼,是天子心腹,给了都察院无数权利。都察院存在十载,里边官员也数度裁换,调任,里边的都察院大臣众多,在有数位能做主的上峰在后,也逐渐形成了站队、排挤,生出了小心思。
这原本就不是天子乐意见到的,他扶持都察院,让都察院位列九卿之一,便是从内阁、六部之外彻底的掌控一个,为天子眼,为天子监督,为天子行驶冲锋,直言不讳,都察院如今内部与从前不同,天子不是没有察觉,只是不曾想到都察院如今已经伸手到天子后宫了。
折子被送去了缀霞宫,闻衍目光依旧沉沉。四海安定,但朝中上下的风气却不如从前,文武百官身上的锐利逐渐消退,沉浸于如今的太平中,颇有些不思进取之心,反倒把目光放到了争斗构陷当中。
这些人想做什么,闻衍心知肚明。不过是仗着早前那点功绩,见天子比从前心软,逐渐露出了原本的目的,妄想与天子分庭抗衡,插手朝中政务,甚至还想左右下一任天子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