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抽盲盒,咸鱼女主在六零躺赢 第138节(3 / 4)
“真的?”林冬梅有些不相信,“你们不是挺忙的么?怎么有时间看我们的杂志?”
“还不是你写的那本《重案六组》。”周晓笑着解释道,“那个案子真的太匪夷所思了,要不是看到最后还真的猜不出凶手是谁。你也知道我们研究院里不是有很多人喜欢比谁更聪明么?大家就猜你那本小说里的凶手。结果只有很少的人猜对,于是就流行开了。”
“这还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林冬梅有些讶异地说道。
聊完这些事情后,林冬梅开始督促三个孩子的暑期学习计划。林冬梅没有刻意安排太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鼓励三个孩子发现自己在常规学习之外的兴趣。经过这个月的不断尝试,三个孩子也渐渐发现了各自的爱好。老大周冬安本来就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然后又喜欢上了围棋这个非常倚重计算天赋的智力游戏。老二周冬平性格比较安静,结果喜欢上了绘画。而且根据少年宫老师的反馈,周冬平居然在国画方面很有天赋。至于最最活泼的周冬宁则开发了自己的运动天赋,她喜欢的运动在国内还有些冷门,那就是网球。
网球一直被认为是“贵族运动”,这个评价源自两个方面。
一是网球的成本非常高,绝对不是一般能够承担的。相较于两个哥哥喜欢围棋和国画来说,周冬宁需要的投入明显高出好几个档次。
古人说“穷文富武”,而这个“武”放到现在就是体育运动。为了获得运动员那样的身体素质可不是只要锻炼就可以的,你的营养要跟上,同时还要考虑到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并且运动员对于运动装备的消耗速度那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一个青少年运动在训练期间每月扔掉的鞋子袜子就可以让现在很多及爱听吃不消。
除了这些基础消耗外,网球运动本身的体制也决定了这项运动很难向老百姓普及。你要参加网球国际赛事,那就必须有积分。那积分怎么来?从低级赛事慢慢攒。别说此时国内还没有国际承认的网球赛事,就算后世有了,那数量也不够。因为不是你参加了比赛就有积分,那是要拿到一定名次才有积分。所以为了积分,选手们一年到头几乎是满世界飞来攒分数。而大部分低级赛事是不包旅费的,甚至还有一些低级赛事连食宿都不负责。
而除了成本高之外,网球又是一个非常看人脉的运动。为什么有些年轻选手在儿童时代就开始出名?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可以帮他拿到各种邀请卡。不说四大满贯的青少赛及少儿赛,单单一个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橘子杯就能让大部分网球爱好者望而却步。你可能要辛辛苦苦好几年才能混到一个资格赛门票,但人家的孩子可能出道赛就是橘子杯的正赛。
“冬宁,妈妈不是反对你的爱好,但是你想过这个网球的辛苦么?”林冬梅询问道。
网球此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可以说除了少数几个国家级赛事之外就没有其他正规赛事了。而这些国家级赛事里可能就只有一两个是针对青少年,但却还没有针对少儿组的。至于出国比赛,别说现在个人护照非常难办理,单单做个飞机都还要开介绍信呢。
“可我喜欢啊。”周冬宁嘟哝道。
其实周冬宁也听老师说过网球运动的现状,可她并不在意这些。
“妈妈,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我仅仅是因为喜欢还不够么?”周冬宁问道。
林冬梅一愣,是啊,自己是不是太功利心了?小孩子只是喜欢打网球怎么了?难不成自己打算将周冬宁培养成格拉芙、辛吉斯那样的网坛天后?
想到这里,林冬梅笑了起来,随后带着歉意地说道:“对不起,冬宁,是妈妈想错了。你既然喜欢的话,那就去打网球吧!不过妈妈希望你能将你的热情变成努力。”
第454章 实习即将结束
八月月中。金陵市。《钟山》编辑部。
林为民将自己的自行车停好之后就先去收发处领取自己的邮件。这些邮件一部分是相熟的作者寄给自己的投稿,另一部分则是各种文学爱好者寄到《钟山》杂志社再被收发处的同事随机分配给各个编辑的投稿。
前者因为都是编辑们各自看好的作者,他们的稿件不仅大部分都达到了刊发标准,甚至还有不少有潜力成为名篇佳作。而后者就是良莠不齐,好的可以惊艳整个编辑部,差的则是可以让编辑吐血三升。
“林冬梅同志的新小说就写出来了啊?”林为民在其中看到一份来自京城的挂号信,信件的署名就是林冬梅。“不知道她这篇小说的水平有没有提高呢?“
林冬梅以穆寐之名发表在《钟山》的处女作——《狩猎》算是一篇让编辑和读者都感到惊讶的文章。不过《狩猎》的优秀之处在于它的情节设定及叙事方法,如果真要论小说本身则还是有些生涩。只不过这种缺点相较于整篇小说是瑕不掩瑜,因此才让《狩猎》成为《钟山》上半年度最受欢迎和最具争议的小说。
林为民拎着装满信件的袋子到了办公室,然后再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其他早来的编辑们也大多正在审稿,所以编辑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林为民将其他投稿放到一边,他决定首先阅读林冬梅的这篇《救赎》。林为民左手拿着稿纸,右手拿着准备批阅的铅笔。由于现在还不是后世的无纸办公,因此编辑们对稿件的修改及审阅意见都是直接写在稿纸上。而为了尊重作者们的手稿,编辑们的批阅意见都是用铅笔书写,这样后期可以擦除。通常编辑们都是手拿红蓝两色铅笔,蓝色铅笔一般是写自己的看法,红色铅笔则是提出修改意见。
作为《钟山》的骨干编辑,林为民审稿的速度其实算是比较快的。一般只要半小时就能判断这篇小说是否具有刊发价值,但是林冬梅这篇《救赎》却让林为民深陷其中。他抛弃了自己身为编辑的中立立场,而是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阅读这篇小说。
“林冬梅同志的进步速度真的是太快了!”当林为民看完《救赎》后就忍不住说道。“小说的叙事手法越发成熟了,而且她的个人风格也跃然纸上。更为重要的是,小说可读性和批判性兼具,讽刺尖锐却不刻薄。虽然文章的背景故意写得隐晦,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在反思的同时更有自省,这可比那些反思文学要高出一个档次啊!”
“小林啊,你在那自言自语什么呢?”坐在林为民对面的一个老编辑笑眯眯地问道。
“看到一篇好小说有些情不自禁了。”林为民说道,“这还是她的第二篇小说,但是进步程度已经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了。估计等她再写几篇,我怕是连发表意见的资格都没有了。”
“小林啊,你不要太妄自菲薄了。”老编辑说道,“编辑不是老师,我们的职责不是指导作者,而是引导作者。这种引导不是强制的,更多是期待作者的作品能够符合时代的口味、符合我们杂志的定位。所以哪怕遇到再优秀的作品,我们也要勇于发挥编辑的作用。”
“谢谢你了,李老师。”林为民有些感激地说道。 ↑返回顶部↑
“还不是你写的那本《重案六组》。”周晓笑着解释道,“那个案子真的太匪夷所思了,要不是看到最后还真的猜不出凶手是谁。你也知道我们研究院里不是有很多人喜欢比谁更聪明么?大家就猜你那本小说里的凶手。结果只有很少的人猜对,于是就流行开了。”
“这还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林冬梅有些讶异地说道。
聊完这些事情后,林冬梅开始督促三个孩子的暑期学习计划。林冬梅没有刻意安排太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鼓励三个孩子发现自己在常规学习之外的兴趣。经过这个月的不断尝试,三个孩子也渐渐发现了各自的爱好。老大周冬安本来就在数学方面有天赋,然后又喜欢上了围棋这个非常倚重计算天赋的智力游戏。老二周冬平性格比较安静,结果喜欢上了绘画。而且根据少年宫老师的反馈,周冬平居然在国画方面很有天赋。至于最最活泼的周冬宁则开发了自己的运动天赋,她喜欢的运动在国内还有些冷门,那就是网球。
网球一直被认为是“贵族运动”,这个评价源自两个方面。
一是网球的成本非常高,绝对不是一般能够承担的。相较于两个哥哥喜欢围棋和国画来说,周冬宁需要的投入明显高出好几个档次。
古人说“穷文富武”,而这个“武”放到现在就是体育运动。为了获得运动员那样的身体素质可不是只要锻炼就可以的,你的营养要跟上,同时还要考虑到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并且运动员对于运动装备的消耗速度那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一个青少年运动在训练期间每月扔掉的鞋子袜子就可以让现在很多及爱听吃不消。
除了这些基础消耗外,网球运动本身的体制也决定了这项运动很难向老百姓普及。你要参加网球国际赛事,那就必须有积分。那积分怎么来?从低级赛事慢慢攒。别说此时国内还没有国际承认的网球赛事,就算后世有了,那数量也不够。因为不是你参加了比赛就有积分,那是要拿到一定名次才有积分。所以为了积分,选手们一年到头几乎是满世界飞来攒分数。而大部分低级赛事是不包旅费的,甚至还有一些低级赛事连食宿都不负责。
而除了成本高之外,网球又是一个非常看人脉的运动。为什么有些年轻选手在儿童时代就开始出名?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可以帮他拿到各种邀请卡。不说四大满贯的青少赛及少儿赛,单单一个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橘子杯就能让大部分网球爱好者望而却步。你可能要辛辛苦苦好几年才能混到一个资格赛门票,但人家的孩子可能出道赛就是橘子杯的正赛。
“冬宁,妈妈不是反对你的爱好,但是你想过这个网球的辛苦么?”林冬梅询问道。
网球此时在国内的普及程度非常低,可以说除了少数几个国家级赛事之外就没有其他正规赛事了。而这些国家级赛事里可能就只有一两个是针对青少年,但却还没有针对少儿组的。至于出国比赛,别说现在个人护照非常难办理,单单做个飞机都还要开介绍信呢。
“可我喜欢啊。”周冬宁嘟哝道。
其实周冬宁也听老师说过网球运动的现状,可她并不在意这些。
“妈妈,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我仅仅是因为喜欢还不够么?”周冬宁问道。
林冬梅一愣,是啊,自己是不是太功利心了?小孩子只是喜欢打网球怎么了?难不成自己打算将周冬宁培养成格拉芙、辛吉斯那样的网坛天后?
想到这里,林冬梅笑了起来,随后带着歉意地说道:“对不起,冬宁,是妈妈想错了。你既然喜欢的话,那就去打网球吧!不过妈妈希望你能将你的热情变成努力。”
第454章 实习即将结束
八月月中。金陵市。《钟山》编辑部。
林为民将自己的自行车停好之后就先去收发处领取自己的邮件。这些邮件一部分是相熟的作者寄给自己的投稿,另一部分则是各种文学爱好者寄到《钟山》杂志社再被收发处的同事随机分配给各个编辑的投稿。
前者因为都是编辑们各自看好的作者,他们的稿件不仅大部分都达到了刊发标准,甚至还有不少有潜力成为名篇佳作。而后者就是良莠不齐,好的可以惊艳整个编辑部,差的则是可以让编辑吐血三升。
“林冬梅同志的新小说就写出来了啊?”林为民在其中看到一份来自京城的挂号信,信件的署名就是林冬梅。“不知道她这篇小说的水平有没有提高呢?“
林冬梅以穆寐之名发表在《钟山》的处女作——《狩猎》算是一篇让编辑和读者都感到惊讶的文章。不过《狩猎》的优秀之处在于它的情节设定及叙事方法,如果真要论小说本身则还是有些生涩。只不过这种缺点相较于整篇小说是瑕不掩瑜,因此才让《狩猎》成为《钟山》上半年度最受欢迎和最具争议的小说。
林为民拎着装满信件的袋子到了办公室,然后再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其他早来的编辑们也大多正在审稿,所以编辑室里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林为民将其他投稿放到一边,他决定首先阅读林冬梅的这篇《救赎》。林为民左手拿着稿纸,右手拿着准备批阅的铅笔。由于现在还不是后世的无纸办公,因此编辑们对稿件的修改及审阅意见都是直接写在稿纸上。而为了尊重作者们的手稿,编辑们的批阅意见都是用铅笔书写,这样后期可以擦除。通常编辑们都是手拿红蓝两色铅笔,蓝色铅笔一般是写自己的看法,红色铅笔则是提出修改意见。
作为《钟山》的骨干编辑,林为民审稿的速度其实算是比较快的。一般只要半小时就能判断这篇小说是否具有刊发价值,但是林冬梅这篇《救赎》却让林为民深陷其中。他抛弃了自己身为编辑的中立立场,而是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阅读这篇小说。
“林冬梅同志的进步速度真的是太快了!”当林为民看完《救赎》后就忍不住说道。“小说的叙事手法越发成熟了,而且她的个人风格也跃然纸上。更为重要的是,小说可读性和批判性兼具,讽刺尖锐却不刻薄。虽然文章的背景故意写得隐晦,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在反思的同时更有自省,这可比那些反思文学要高出一个档次啊!”
“小林啊,你在那自言自语什么呢?”坐在林为民对面的一个老编辑笑眯眯地问道。
“看到一篇好小说有些情不自禁了。”林为民说道,“这还是她的第二篇小说,但是进步程度已经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了。估计等她再写几篇,我怕是连发表意见的资格都没有了。”
“小林啊,你不要太妄自菲薄了。”老编辑说道,“编辑不是老师,我们的职责不是指导作者,而是引导作者。这种引导不是强制的,更多是期待作者的作品能够符合时代的口味、符合我们杂志的定位。所以哪怕遇到再优秀的作品,我们也要勇于发挥编辑的作用。”
“谢谢你了,李老师。”林为民有些感激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