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抽盲盒,咸鱼女主在六零躺赢 第143节(2 / 4)
正因为杰西卡的业务压力非常大,所以才迫使她不得不将目光投向还没有正式开放的华夏大陆。她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拿到华夏大陆作者们的作品版权去海外发行,另一个则是获得华夏大陆的出版资格,好借此将海外的书籍在大陆发行。
如果林冬梅知道杰西卡的目标,只会告诉她,你的目标可能最多只能实现半个。
首先华夏是不会对海外资本开放文化领域的,要知道为了获得大陆的出版资格,后世一家叫博德曼的公司努力了几十年。它们做过国内曾经最大的私营图书连锁店和邮购业务部门,同时它们也曾以“图书策划”为名打擦边球在国内出版过几本出版物。但最后直到它们母公司宣布破产被收购,它们都没有真正拿到大陆的出版资格。
至于拿华夏作者的作品版权,那这也基本算是痴心妄想。华夏最优秀的作者,他们的版权基本是单独谈,不见得最终会选哈珀。而第一阵营的作者则通常会有华夏图书进出口集团负责版权代理,再不济国内还有好几家头部出版社也是有海外代理发行的能力。所以哈珀出版社再努力也只能在第二阵营、第三阵营的作者这里实现突破。
“林,你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杰西卡摇头道,“我没有办法完全答应你。”
“我知道你是在担心出版我的小说会有风险,那不如我们共同承担这个风险?”林冬梅说道。“但是,授权范围和授权类别,这个是不能修改的。”
杰西卡想了想,现在完全无法确定林冬梅的小说到底在宝岛省、明珠市、濠镜市及星狮国等地区的销量和影响力,影视版权这块的确没什么好谈的。至于大陆地区的出版权,自己拿到手上又不能用也没有必要,于是她决定接受林冬梅的条件。
“林,你有什么方法来均摊我们的风险?”杰西卡问道。
“阶梯版税制。”林冬梅说道。“如果没有达到基本销量,我可以只拿5000美元一本的买断价;但是如果达到了,你必须给我7%这个新人作者都可以拿到的版税。而随着销量的提高,我的版税也必须提高,最高到20%封顶。同时,如果我拿到了封顶版税,那下本书的版税就不能低于15%这个畅销作者的版税门槛。”
杰西卡想了想,答应了这个要求。
虽然版税对赌达成了意向,但细节还是要沟通。比如,标准是多少?同时要预防哈珀出版社这边故意造假,所以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哈珀出版社的铺货及宣传进行监督。
由于国内此时不仅没有版权律师,同时律师这个职业在此时还没有正式恢复,所以双方只能以明珠市的法律为基准,然后开始谈判。为了确保合同没有漏洞,林冬梅还在明珠市找了一个版权律师来审核最后的合同。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林冬梅和杰西卡还是为达成合作意向而高兴。
第465章 大通社后悔了
《京城传奇》在知道林冬梅就是作者香雪,同时也确定了香雪名下三本小说已经与哈珀中文出版集团达成出版意向之后仿佛被两颗震撼弹给炸了。大家一方面对林冬梅的创作能力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也开始打探海外出版能赚多少钱。
对于这两个问题,林冬梅都是故作谦虚,同时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有传闻说每本书的稿酬5000美元,于是京城作者圈里不少作者被这个消息给吓到了。此时当然有甘于清贫的作家,可自然也有想赚钱的作家。他们拐弯抹角地打听到林冬梅的信息,然后就拎着礼物找上了门。对于这些作家,林冬梅只能哭笑不得地转介绍给杰西卡。
原本杰西卡打算回明珠市了,但是发现国内忽然有不少作者找到她,于是她就顺势在京城成立了一家办事处。尽管这不是正规的海外公司进军国内,但还是引发了不少关注。在国内几家强势媒体的报道下,哈珀出版社及杰西卡的大名开始在国内出名,而林冬梅作为杰西卡首个发掘的作者,她的名字也自然跟着杰西卡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中出现。
好在这些消息也对林冬梅没有什么影响了,林冬梅现在继续在校内学习。同时她也趁着自己心情不错的时候将《回家》这部小说修改了几遍,然后就寄到了《钟山》出版社。
作为林冬梅责任编辑的林为民在看完这部小说后立刻就致郁了,躲在厕所抽了好几根烟都没能平复自己的心情。他闷闷地将小说推荐给主编,然后还在评语里写下了诸多溢美之词。主编看完自然是第一时间阅读起林冬梅的《回家》,然后厕所里抽烟的男人又多了一个。
《回家》作为林冬梅的第三部小说,其成熟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让编辑们感叹的是,林冬梅的叙事背景是完全虚构的。一个名为桃源乡的地方是主角的故乡,他因为幼时遭受霸凌而逃离故乡。而又因为自己唯一的哥哥离世之后将他的儿子托付于他而不得不重返故乡。虽然男主角试图与自己和解,与这个家乡和解,但是种种现实让他无法超脱。虽然林冬梅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结局,但是编辑们都认为男主角应该在侄子考上大学后选择了自杀。只不过为了不让原本就致郁的小说更加让人郁闷,所以林冬梅没有直接捅出最后一刀。
《回家》不出意外在《钟山》新年的元旦刊上作为重点推荐小说发行。林冬梅接连两部作品在《钟山》获得推荐,这让国内的评论家们纷纷关注起这个新兴作家。不过等他们读完林冬梅以穆寐笔名发表的《狩猎》、《救赎》和《回家》三部小说后,纷纷为林冬梅唱起了赞歌。林冬梅的小说有一些当下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但同时还更具有先锋性。和那些寻根小说、反思小说风格迥然不同,这些都让评论家们兴奋不已。
“冬梅,你看看,连《文艺报》都对穆寐大加赞赏!”郑明明高兴地说道。
在林冬梅的室友里,郑明明是对文学兴趣最大的人。同时郑明明自己也在尝试创作作品,她目前有几篇散文在院刊校刊上都有发表。只不过郑明明野心勃勃地想挑战小说,但直到目前都还没有完成一部,这倒是让林冬梅觉得有些遗憾。
“《文艺报》居然评论穆寐的小说了?”林冬梅有些吃惊地借过郑明明的报纸看了起来。
《文艺报》是文联的机关报,其对普通人影响力当然不及那几份大报。但如果在文艺圈内部来说,《文艺报》的影响力那可是非常大。再碍于《文艺报》的机关报性质,所以这上面的评论基本代表文联官方的一个态度。穆寐作为一个出道不到一年的新作者就被《文艺报》予以表扬,这让不少作者和编辑也开始关注起穆寐这个作者来。
有了《文艺报》的报道,林冬梅很快就收到了好几封约稿信,而这些约稿信都是来自国内最顶级的文学刊物。不说《收获》、《当代》、《花城》这些刊物了,甚至连作协的机关刊物《华夏作家》都发来了约稿函。
作协旗下的杂志非常多,但是刊登原创小说的杂志就只有三本。最顶级的《人民文学》那基本还轮不到林冬梅这样的小字辈去投稿,况且人家也基本都是靠约稿来组稿的。而仅次于《人民文学》的就是《华夏作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华夏校园文学》,这主要是针对在校的青少年作者的。
一时间收到如此多的约稿信,林冬梅的马甲“穆寐”当然是瞒不住了。于是从林冬梅的宿舍开始,很快却京城大学的人都知道新兴先锋作家穆寐居然是京城大学文学系在读大学生。京城大学和文学系自然是与有荣焉,其他人也很高兴自己有个同学是知名作家。
可能唯一感到不高兴的就只有大学生通讯社了,因为马上就有人爆出大通社因为嫉贤妒能将林冬梅逼得退社。并且当时因为不满大通社管理层作法的好几位资深社员也宣布退社来支持林冬梅。这个消息本来还只是在学生间传播,但很快就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同志们,你们看看这个调查结论,真的是触目惊心!”负责学校学生及学生社团管理的副校长在一次学校管理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道。“什么时候,社会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已经将我们的象牙塔侵蚀成这个模样了?我们不能再对这些黑暗熟视无睹了!我们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他们道德和思想的教育。” ↑返回顶部↑
如果林冬梅知道杰西卡的目标,只会告诉她,你的目标可能最多只能实现半个。
首先华夏是不会对海外资本开放文化领域的,要知道为了获得大陆的出版资格,后世一家叫博德曼的公司努力了几十年。它们做过国内曾经最大的私营图书连锁店和邮购业务部门,同时它们也曾以“图书策划”为名打擦边球在国内出版过几本出版物。但最后直到它们母公司宣布破产被收购,它们都没有真正拿到大陆的出版资格。
至于拿华夏作者的作品版权,那这也基本算是痴心妄想。华夏最优秀的作者,他们的版权基本是单独谈,不见得最终会选哈珀。而第一阵营的作者则通常会有华夏图书进出口集团负责版权代理,再不济国内还有好几家头部出版社也是有海外代理发行的能力。所以哈珀出版社再努力也只能在第二阵营、第三阵营的作者这里实现突破。
“林,你的要求有些太苛刻了。”杰西卡摇头道,“我没有办法完全答应你。”
“我知道你是在担心出版我的小说会有风险,那不如我们共同承担这个风险?”林冬梅说道。“但是,授权范围和授权类别,这个是不能修改的。”
杰西卡想了想,现在完全无法确定林冬梅的小说到底在宝岛省、明珠市、濠镜市及星狮国等地区的销量和影响力,影视版权这块的确没什么好谈的。至于大陆地区的出版权,自己拿到手上又不能用也没有必要,于是她决定接受林冬梅的条件。
“林,你有什么方法来均摊我们的风险?”杰西卡问道。
“阶梯版税制。”林冬梅说道。“如果没有达到基本销量,我可以只拿5000美元一本的买断价;但是如果达到了,你必须给我7%这个新人作者都可以拿到的版税。而随着销量的提高,我的版税也必须提高,最高到20%封顶。同时,如果我拿到了封顶版税,那下本书的版税就不能低于15%这个畅销作者的版税门槛。”
杰西卡想了想,答应了这个要求。
虽然版税对赌达成了意向,但细节还是要沟通。比如,标准是多少?同时要预防哈珀出版社这边故意造假,所以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哈珀出版社的铺货及宣传进行监督。
由于国内此时不仅没有版权律师,同时律师这个职业在此时还没有正式恢复,所以双方只能以明珠市的法律为基准,然后开始谈判。为了确保合同没有漏洞,林冬梅还在明珠市找了一个版权律师来审核最后的合同。
当然,这是后话,此时林冬梅和杰西卡还是为达成合作意向而高兴。
第465章 大通社后悔了
《京城传奇》在知道林冬梅就是作者香雪,同时也确定了香雪名下三本小说已经与哈珀中文出版集团达成出版意向之后仿佛被两颗震撼弹给炸了。大家一方面对林冬梅的创作能力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也开始打探海外出版能赚多少钱。
对于这两个问题,林冬梅都是故作谦虚,同时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有传闻说每本书的稿酬5000美元,于是京城作者圈里不少作者被这个消息给吓到了。此时当然有甘于清贫的作家,可自然也有想赚钱的作家。他们拐弯抹角地打听到林冬梅的信息,然后就拎着礼物找上了门。对于这些作家,林冬梅只能哭笑不得地转介绍给杰西卡。
原本杰西卡打算回明珠市了,但是发现国内忽然有不少作者找到她,于是她就顺势在京城成立了一家办事处。尽管这不是正规的海外公司进军国内,但还是引发了不少关注。在国内几家强势媒体的报道下,哈珀出版社及杰西卡的大名开始在国内出名,而林冬梅作为杰西卡首个发掘的作者,她的名字也自然跟着杰西卡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中出现。
好在这些消息也对林冬梅没有什么影响了,林冬梅现在继续在校内学习。同时她也趁着自己心情不错的时候将《回家》这部小说修改了几遍,然后就寄到了《钟山》出版社。
作为林冬梅责任编辑的林为民在看完这部小说后立刻就致郁了,躲在厕所抽了好几根烟都没能平复自己的心情。他闷闷地将小说推荐给主编,然后还在评语里写下了诸多溢美之词。主编看完自然是第一时间阅读起林冬梅的《回家》,然后厕所里抽烟的男人又多了一个。
《回家》作为林冬梅的第三部小说,其成熟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而让编辑们感叹的是,林冬梅的叙事背景是完全虚构的。一个名为桃源乡的地方是主角的故乡,他因为幼时遭受霸凌而逃离故乡。而又因为自己唯一的哥哥离世之后将他的儿子托付于他而不得不重返故乡。虽然男主角试图与自己和解,与这个家乡和解,但是种种现实让他无法超脱。虽然林冬梅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结局,但是编辑们都认为男主角应该在侄子考上大学后选择了自杀。只不过为了不让原本就致郁的小说更加让人郁闷,所以林冬梅没有直接捅出最后一刀。
《回家》不出意外在《钟山》新年的元旦刊上作为重点推荐小说发行。林冬梅接连两部作品在《钟山》获得推荐,这让国内的评论家们纷纷关注起这个新兴作家。不过等他们读完林冬梅以穆寐笔名发表的《狩猎》、《救赎》和《回家》三部小说后,纷纷为林冬梅唱起了赞歌。林冬梅的小说有一些当下流行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但同时还更具有先锋性。和那些寻根小说、反思小说风格迥然不同,这些都让评论家们兴奋不已。
“冬梅,你看看,连《文艺报》都对穆寐大加赞赏!”郑明明高兴地说道。
在林冬梅的室友里,郑明明是对文学兴趣最大的人。同时郑明明自己也在尝试创作作品,她目前有几篇散文在院刊校刊上都有发表。只不过郑明明野心勃勃地想挑战小说,但直到目前都还没有完成一部,这倒是让林冬梅觉得有些遗憾。
“《文艺报》居然评论穆寐的小说了?”林冬梅有些吃惊地借过郑明明的报纸看了起来。
《文艺报》是文联的机关报,其对普通人影响力当然不及那几份大报。但如果在文艺圈内部来说,《文艺报》的影响力那可是非常大。再碍于《文艺报》的机关报性质,所以这上面的评论基本代表文联官方的一个态度。穆寐作为一个出道不到一年的新作者就被《文艺报》予以表扬,这让不少作者和编辑也开始关注起穆寐这个作者来。
有了《文艺报》的报道,林冬梅很快就收到了好几封约稿信,而这些约稿信都是来自国内最顶级的文学刊物。不说《收获》、《当代》、《花城》这些刊物了,甚至连作协的机关刊物《华夏作家》都发来了约稿函。
作协旗下的杂志非常多,但是刊登原创小说的杂志就只有三本。最顶级的《人民文学》那基本还轮不到林冬梅这样的小字辈去投稿,况且人家也基本都是靠约稿来组稿的。而仅次于《人民文学》的就是《华夏作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华夏校园文学》,这主要是针对在校的青少年作者的。
一时间收到如此多的约稿信,林冬梅的马甲“穆寐”当然是瞒不住了。于是从林冬梅的宿舍开始,很快却京城大学的人都知道新兴先锋作家穆寐居然是京城大学文学系在读大学生。京城大学和文学系自然是与有荣焉,其他人也很高兴自己有个同学是知名作家。
可能唯一感到不高兴的就只有大学生通讯社了,因为马上就有人爆出大通社因为嫉贤妒能将林冬梅逼得退社。并且当时因为不满大通社管理层作法的好几位资深社员也宣布退社来支持林冬梅。这个消息本来还只是在学生间传播,但很快就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
“同志们,你们看看这个调查结论,真的是触目惊心!”负责学校学生及学生社团管理的副校长在一次学校管理会议上痛心疾首地说道。“什么时候,社会上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已经将我们的象牙塔侵蚀成这个模样了?我们不能再对这些黑暗熟视无睹了!我们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对他们道德和思想的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