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一场规模庞大的变革!(1 / 3)
在足足一百多页的规划中,河西走廊——灵州自贸区——庆州工业园——长安城的经济带将会成为一个外贸内销并重的经济中心,带动整个西夏的发展。
在这里面,大基建是这规划的主题。
道路、桥梁等等传统基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条在河西走廊准备开建的公路更是引人注目。
不仅如此,陕西六路的水利工程也被提上了日程,陕西六路的潜力非常大,只要水利完善起来,支撑起整个西夏都有可能。
西夏的大夏商会也在被快速地筹建起来,陕西六路的商人们踊跃加入商会,甚至连大地主们都毫不犹豫地加入,因为如火如荼的基建建设需要的各种材料、工程队、后勤等等采购,都会通过商会来组织,加入商会就是加入财富盛宴之中。
在这番措施之下,司马光认为的陕西六路至少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经济上的如火如荼,政治上也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西夏的政治采取的是正统的三省六部制度,这方面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变,但最大的改变是管理下沉。
欧阳辩领导下的西夏,在基层采用村民自治组织,在村一级建立村委会,这个村委会在接下来的大基建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陕西六路的水利建设中尤其如此。
欧阳辩趁着冬季的旱水期,下令各级官府进行水利的建设,村民们出人力,而其中的食宿以及防寒保暖都是官府负责,甚至欧阳辩官府还对参与建设的百姓进行补贴。
这里面的花费太大了,司马光去咨询了户部尚书卢秉为什么要大举的建设,卢秉给他的回答相当有意思。
“……建设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里面也是一本经济账,现在我们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促进内需,大基建的好处就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一步。
所以朝廷颁发了建设河西走廊——灵州自贸区——庆州工业园——长安城的经济带的计划,而城市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基建等等,都是这个大计划里面的一部分。
基建会促进钢筋水泥以及各类建材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发展了,国内的经济也就活了起来了。
而给参与建设的农民发补贴,就是给农民赋能消费能力,农民有消费能力了,那么百业自然就兴旺起来了。
而且关键是,灵州自贸区以及庆州工业园这些年积攒下来太多的财富了,这些财富必须进行再次分配,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民也因此获利,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嘛。”
司马光听得半懂不懂,但他想起宋朝在前些年也是一直在修路铺桥,那些年的经济的确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果不是两度市易法的伤害,宋朝不会是如今这副窘态。
司马光的眼光不仅仅停留于此,西夏有更吸引他的目光的地方,他毕竟是个读书人,对于教育是更加关注的。
西夏关于教育方面的措施让他很是吃惊,在随后颁发的《教育法》中规定,儿童满六岁就得入学,而西夏暂时会提供六年义务教育,并且配套各类技术学校。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没有什么好吃惊的,但具体的内容才是最让司马光吃惊的。
长安城是最先筹办六年义务教育的,司马光去考察过,发现里面教材与现行的教材有诸多不同。
虽然还是有几项传统的核心课程,但数学这些课程却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还多了几项所谓的自然科学,里面包含地理、物理、化学等门类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但看起来非常有趣。
这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是属于颠覆性的改变。
司马光对此非常感兴趣,找了礼部尚书郑雍,教育是归礼部管的。
郑雍对于司马光的询问,也并不藏私:“传统的儒家教育不是说不好,但要发展社会,儒家教育还是有所欠缺的。
所以在传统的课程之外,我们增加了更加实用的自然科学课程,这是在很多不能走科举之路的学生来说,这些可以让他们脱离愚昧,还可以让他们长大之后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现在大夏最欠缺的就是技术工人。”
司马光对郑雍的说法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最好大家都读圣贤书,为了科举而努力奋斗,那才是康庄大道,读书如果仅仅是为了谋生,那么这样的读书人还算是读书人么?
但这些年商业与工业的力量,他也是看到了的,这些东西在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上,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所以他虽然不太赞同,但也没有反对。
实际上他也没有立场反对,毕竟他是大宋的官员,而不是大夏的官员。 ↑返回顶部↑
在这里面,大基建是这规划的主题。
道路、桥梁等等传统基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条在河西走廊准备开建的公路更是引人注目。
不仅如此,陕西六路的水利工程也被提上了日程,陕西六路的潜力非常大,只要水利完善起来,支撑起整个西夏都有可能。
西夏的大夏商会也在被快速地筹建起来,陕西六路的商人们踊跃加入商会,甚至连大地主们都毫不犹豫地加入,因为如火如荼的基建建设需要的各种材料、工程队、后勤等等采购,都会通过商会来组织,加入商会就是加入财富盛宴之中。
在这番措施之下,司马光认为的陕西六路至少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经济上的如火如荼,政治上也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西夏的政治采取的是正统的三省六部制度,这方面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变,但最大的改变是管理下沉。
欧阳辩领导下的西夏,在基层采用村民自治组织,在村一级建立村委会,这个村委会在接下来的大基建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陕西六路的水利建设中尤其如此。
欧阳辩趁着冬季的旱水期,下令各级官府进行水利的建设,村民们出人力,而其中的食宿以及防寒保暖都是官府负责,甚至欧阳辩官府还对参与建设的百姓进行补贴。
这里面的花费太大了,司马光去咨询了户部尚书卢秉为什么要大举的建设,卢秉给他的回答相当有意思。
“……建设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这当然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里面也是一本经济账,现在我们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促进内需,大基建的好处就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一步。
所以朝廷颁发了建设河西走廊——灵州自贸区——庆州工业园——长安城的经济带的计划,而城市建设、水利建设、道路基建等等,都是这个大计划里面的一部分。
基建会促进钢筋水泥以及各类建材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发展了,国内的经济也就活了起来了。
而给参与建设的农民发补贴,就是给农民赋能消费能力,农民有消费能力了,那么百业自然就兴旺起来了。
而且关键是,灵州自贸区以及庆州工业园这些年积攒下来太多的财富了,这些财富必须进行再次分配,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民也因此获利,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嘛。”
司马光听得半懂不懂,但他想起宋朝在前些年也是一直在修路铺桥,那些年的经济的确是发展得如火如荼,如果不是两度市易法的伤害,宋朝不会是如今这副窘态。
司马光的眼光不仅仅停留于此,西夏有更吸引他的目光的地方,他毕竟是个读书人,对于教育是更加关注的。
西夏关于教育方面的措施让他很是吃惊,在随后颁发的《教育法》中规定,儿童满六岁就得入学,而西夏暂时会提供六年义务教育,并且配套各类技术学校。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也没有什么好吃惊的,但具体的内容才是最让司马光吃惊的。
长安城是最先筹办六年义务教育的,司马光去考察过,发现里面教材与现行的教材有诸多不同。
虽然还是有几项传统的核心课程,但数学这些课程却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还多了几项所谓的自然科学,里面包含地理、物理、化学等门类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但看起来非常有趣。
这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是属于颠覆性的改变。
司马光对此非常感兴趣,找了礼部尚书郑雍,教育是归礼部管的。
郑雍对于司马光的询问,也并不藏私:“传统的儒家教育不是说不好,但要发展社会,儒家教育还是有所欠缺的。
所以在传统的课程之外,我们增加了更加实用的自然科学课程,这是在很多不能走科举之路的学生来说,这些可以让他们脱离愚昧,还可以让他们长大之后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现在大夏最欠缺的就是技术工人。”
司马光对郑雍的说法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最好大家都读圣贤书,为了科举而努力奋斗,那才是康庄大道,读书如果仅仅是为了谋生,那么这样的读书人还算是读书人么?
但这些年商业与工业的力量,他也是看到了的,这些东西在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上,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所以他虽然不太赞同,但也没有反对。
实际上他也没有立场反对,毕竟他是大宋的官员,而不是大夏的官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