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87节(2 / 4)
因万历五年之事故,即便张居正真有退意,朝中官员却仍不敢相信。
第242章 柳贺的设想
对罗万化几人,柳贺已是十分坦白,张居正之所作所为皆出自本心,柳贺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
朝廷官员中,他是最早了解此事的一人,据柳贺观察,张学颜、曾省吾等人都未先他一步得知消息,散朝之时,柳贺就见二人迎上了张居正,恐怕是问询去了。
他与张居正已开诚布公地谈过一遍,张居正退与不退,他都尊重对方的选择。
“入阁一事,无论元辅是否归政,泽远你都要早作打算。”王家屏道,“若是处理不慎,去岁之事恐怕又要重演。”
柳贺已归乡过一回了,同样的法子不可再行第二遍。
“忠伯兄,我心中自是明白。”
……
回到礼部后,柳贺一切仍如往常一般,然而,那日张居正在早朝上了第一封疏后,官员们尚在猜测他归政之意是否为真,他便又上了一封。
天子自然仍是挽留。
天子心中所想与年少时已大不相同,周围也有人鼓动他,称他已到了亲政的年纪,张居正却死死把着朝政不放,他在宫中受李太后掣肘,在朝堂外,朝事又归张居正,他也忍不住想,何日他才能当这名正言顺的天子。
张居正的归政疏来得猝不及防,天子一时之间也没有反应过来。
在他印象中,张居正明明是个极擅弄权之人,他任首辅一位已有九年,权势盖过了大明朝任何一位首辅,天子觉得,张居正恐怕要在首辅位置上老死了。
但张居正的确是要退了。
他并非假模假样——上过第一封疏后,他便前往乾清宫,向天子道明自己心中所想。
或许是真要退了的缘故,此次面见天子时,他霸气远不如从前,对待天子的态度也极其柔和,天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张先生,他心中对张居正仍有抱怨,一见张居正这副模样,也不由念起了他的好。
毕竟这一回,因有柳贺阻拦,张居正并未因夺情/事、高启愚案及罪己诏一事被天子记恨。
君臣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难题,成王与周公堪称佳话,可周公急流勇退是前提,君臣之间的分寸要把握好,像张居正选择此时退很是合适。
他将用人、练兵、收税、治水诸事都办得妥妥当当,还天子一个财政充足的江山,可谓极懂分寸,此时退,天子记得他的恩情,若是拖延再晚,便显得他太过恋栈权势。
天子已一十八岁,武宗朱厚照登位时只有一十四岁,照样做了十六年皇帝。
因而张居正顺势与天子商量起了增补阁臣之事。
归政要有归政的表现,万历五年时,张居正直接提选了马自强、申时行二人,天子只需要盖印就足够了,但这一回,他竟然要归政,增补的阁臣必得是在他退后能守住江山、又受天子器重之人。
张居正毫不遮掩,他所选之人是柳贺与王锡爵。
柳贺是他的门生,他是举贤不避亲,也不担忧旁人说什么,毕竟柳贺如今资历也够,为官后的种种作为满朝文武都能看见。
王锡爵虽与张居正不太对付,但王锡爵是难得的正直之人,张居正自忖,待他退后,张四维与申时行二人性子都太过圆滑了,一旦有不利事,这二人会选择避退。
且遇上不得不为之事,若阻力太多,这二人必然将上上下下都打点清楚,遵众人的意志行事,但这般下去,事情便难以推进。
张居正为首辅时可靠强硬的手段令百官遵他命行事,官员们纵然不愿,也不得不听他号令。
因而不管怎么说,内阁中需有一位直臣。
何况柳贺与王锡爵是天子最为信赖的两位讲官,这也有赖二人纯直的个性——天子年少,便最 ↑返回顶部↑
第242章 柳贺的设想
对罗万化几人,柳贺已是十分坦白,张居正之所作所为皆出自本心,柳贺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
朝廷官员中,他是最早了解此事的一人,据柳贺观察,张学颜、曾省吾等人都未先他一步得知消息,散朝之时,柳贺就见二人迎上了张居正,恐怕是问询去了。
他与张居正已开诚布公地谈过一遍,张居正退与不退,他都尊重对方的选择。
“入阁一事,无论元辅是否归政,泽远你都要早作打算。”王家屏道,“若是处理不慎,去岁之事恐怕又要重演。”
柳贺已归乡过一回了,同样的法子不可再行第二遍。
“忠伯兄,我心中自是明白。”
……
回到礼部后,柳贺一切仍如往常一般,然而,那日张居正在早朝上了第一封疏后,官员们尚在猜测他归政之意是否为真,他便又上了一封。
天子自然仍是挽留。
天子心中所想与年少时已大不相同,周围也有人鼓动他,称他已到了亲政的年纪,张居正却死死把着朝政不放,他在宫中受李太后掣肘,在朝堂外,朝事又归张居正,他也忍不住想,何日他才能当这名正言顺的天子。
张居正的归政疏来得猝不及防,天子一时之间也没有反应过来。
在他印象中,张居正明明是个极擅弄权之人,他任首辅一位已有九年,权势盖过了大明朝任何一位首辅,天子觉得,张居正恐怕要在首辅位置上老死了。
但张居正的确是要退了。
他并非假模假样——上过第一封疏后,他便前往乾清宫,向天子道明自己心中所想。
或许是真要退了的缘故,此次面见天子时,他霸气远不如从前,对待天子的态度也极其柔和,天子从未见过这样的张先生,他心中对张居正仍有抱怨,一见张居正这副模样,也不由念起了他的好。
毕竟这一回,因有柳贺阻拦,张居正并未因夺情/事、高启愚案及罪己诏一事被天子记恨。
君臣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难题,成王与周公堪称佳话,可周公急流勇退是前提,君臣之间的分寸要把握好,像张居正选择此时退很是合适。
他将用人、练兵、收税、治水诸事都办得妥妥当当,还天子一个财政充足的江山,可谓极懂分寸,此时退,天子记得他的恩情,若是拖延再晚,便显得他太过恋栈权势。
天子已一十八岁,武宗朱厚照登位时只有一十四岁,照样做了十六年皇帝。
因而张居正顺势与天子商量起了增补阁臣之事。
归政要有归政的表现,万历五年时,张居正直接提选了马自强、申时行二人,天子只需要盖印就足够了,但这一回,他竟然要归政,增补的阁臣必得是在他退后能守住江山、又受天子器重之人。
张居正毫不遮掩,他所选之人是柳贺与王锡爵。
柳贺是他的门生,他是举贤不避亲,也不担忧旁人说什么,毕竟柳贺如今资历也够,为官后的种种作为满朝文武都能看见。
王锡爵虽与张居正不太对付,但王锡爵是难得的正直之人,张居正自忖,待他退后,张四维与申时行二人性子都太过圆滑了,一旦有不利事,这二人会选择避退。
且遇上不得不为之事,若阻力太多,这二人必然将上上下下都打点清楚,遵众人的意志行事,但这般下去,事情便难以推进。
张居正为首辅时可靠强硬的手段令百官遵他命行事,官员们纵然不愿,也不得不听他号令。
因而不管怎么说,内阁中需有一位直臣。
何况柳贺与王锡爵是天子最为信赖的两位讲官,这也有赖二人纯直的个性——天子年少,便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