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1 / 4)
便是这样,刘延林也狠狠的风光了一回,这附近十里八乡的,除了富绅地主,哪个人家像他这样,还能跨着马抬着花轿去接亲的?
刘延林抬头挺胸的坐在马上,刚刚过了申时,就把新娘迎回来了。
主要是新娘家住得近,就是镇上的姑娘,也是殷实的人家了,又和镇上的林夫子沾亲带故。
林夫子是刘延宁第一个恩师,虽然刘延宁没有正式拜过师傅,却是跟着林夫子开的蒙,后来刘延宁能去县里书院入学,也是林夫子走访好友,托关系帮他打通了路子,不然凭刘家这样的情况,连陈山长的面都见不着,更别提进去念书了。
这两年,刘家其他孩子也是跟着林夫子念书的,刘家不是忘恩负义之辈,一直把林夫子当恩人,过年过节都有来往,因此这几年刘延宁在城里读书,他们也没和林夫子关系远了。
能和林夫子做亲戚,刘家人都感觉很荣幸,对这门亲事再满意不过。
只是对林家那边而言,却有些坎坷了。定亲前刘延宁还没有考上举人,刘家只能算一支潜力股,两家还能勉强说是门当户对,且临着闺女要进门了,未来女婿却成了举人老爷的弟弟,林家一时惊喜又忐忑。
林家不是看不得刘家好,举人和秀才是一个坎,多少人一辈子都迈不过去,女婿的兄弟年纪轻轻成了举人,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证明他们家有眼光有福气,结了门好亲事。
要是闺女进门后,刘家才出的这位举人老爷,那才叫十全十美。
现在闺女还没进门,刘家门第已经不一般了,人家要是有退亲的意思,他们连说理的地方都没处说去,谁叫他们闺女没福气,泥腿子怎么去攀举人老爷家的高枝?
说出去只怕都是笑他家痴心妄想的。
林家这半年可谓是提心吊胆,就怕哪一日刘家人突然上门要退亲。终于等到农闲了,刘家托了媒人来商量成亲的日子,这一颗心才放了一半,没见到闺女进门,另一半心是怎么也不敢早早放下的。
总算到了成亲这一日,女婿骑了骏马,请了花轿,风风光光来接闺女进门,林家才是真正的欢天喜地,嫁妆早早的备好了,是照着原先两倍去置办的,毕竟他们就这一个闺女,进的又是举人老爷家的门,就怕举人老爷家瞧不上自个儿,硬是连儿子都往后挪了,掏了家底来备的嫁妆。
于是刘青他们守在家中,远远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都出去瞧热闹,便看到花轿后面一担一担的嫁妆,都是新娘家的人挑着的,大到衣柜铜镜,小的衣裳被子鞋子,甚至还有成匹的棉布,应有尽有,刘青瞧着新二嫂的嫁妆,比堂姐出嫁时要多两倍不止。
周围的妇人也在纷纷讨论,都是说这新娘子家底足,不愧是镇上的姑娘之类的,刘青看到人群中,蒋氏和王氏笑开了花的脸,就知道她们也满意的很。
婚礼这一日,刘青才算见识了这儿婚礼的流程,主要是刘家现在有家底,又是第一个成亲的孙子,婚事办的风风光光,半点都不含糊,新人屋里还点上了红烛,有了光,闹洞房便也闹到了天黑以后。
刘青和小伙伴狠狠的瞧了一回热闹。
第二日,刘青和江曼桢又起了个大早,因为新娘子要认人,有红包拿,家里人全都得去,这是礼数。
刘青脸皮厚,拉着江曼桢凑到前面,笑嘻嘻的喊了嫂子,得了一个最大的红包。不过用荷包装着,她也没有现场打开的习惯,并不知道新嫂子这么客气。
新嫂子进了门,对刘青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虽然新嫂子几乎都在他们的正院里忙活,跟着蒋氏她们置办年货,忙的热火朝天,但这和刘青没什么关系,她也就每日完成了功课后,才能拉着江曼桢出去村子里逛一圈。
把师傅领进家过年就是这点不好,人家都放寒假了,他们却还在上课。
村子不大,逛几下就没看头了,刘青见着蒋氏她们杀了鸡鸭,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的猪肉腊肠和一些野味,倒是来了灵感,拉着大家跟她一起弄烧烤了。
没有晒烤架,刘青找了个中间挖空的石墩——其实就是个大号的石臼,刚好里面可以放炭,没有铁网也无妨,竹签弄长一些,刚好架在两边,就这么弄了一个简易的烧烤架。
刘青想出来的法子,第一个挽起袖子来给大家示范,烤了几串香喷喷的肉串,分给大家吃完,就有人接替她的活儿了。
大人没跟着凑热闹,大家都有活忙,只当是小孩子过家家,因为刘青是拉着江曼桢一起的,蒋氏倒没怪她浪费好东西,要什么都给了什么,一开始刘青召集的是堂哥堂弟堂妹们,看她拷完第一份,刘延林和刘延根接上了手,旁边十几张嘴都在等着吃,吵吵闹闹。
不知道是他们兴头太足,还是香味飘远,引得书房里的刘延宁和江景行都出来凑热闹了,吃了刘延林分过来的烤串,江景行也对刘延宁笑道:“滋味很好,不过我倒是觉得自己动手要更有趣味。”
看样子是有点跃跃欲试,也想自己动手了。
别说其他人,连刘延宁都觉得好友这念头不好,他倒不是古板,只是想着好友再平易近人,到底也是侯府的公子,养尊处优惯了,别说亲自弄吃食,恐怕衣裳都未自己洗过,哪里敢让他尝试这个?
一群人都在劝江景行打消念头,刘青倒是笑嘻嘻的看着他,心想这位可真时髦,居然还知道自助烧烤。
江景行也是一时兴起,见大家都劝自己,也不好坚持,怕扰了他们的兴致,只是转眼看到刘青的眼神,心里头却是一动,兴头更足了,也顾不上众人的劝阻,挽起袖子便要上去尝试。 ↑返回顶部↑
刘延林抬头挺胸的坐在马上,刚刚过了申时,就把新娘迎回来了。
主要是新娘家住得近,就是镇上的姑娘,也是殷实的人家了,又和镇上的林夫子沾亲带故。
林夫子是刘延宁第一个恩师,虽然刘延宁没有正式拜过师傅,却是跟着林夫子开的蒙,后来刘延宁能去县里书院入学,也是林夫子走访好友,托关系帮他打通了路子,不然凭刘家这样的情况,连陈山长的面都见不着,更别提进去念书了。
这两年,刘家其他孩子也是跟着林夫子念书的,刘家不是忘恩负义之辈,一直把林夫子当恩人,过年过节都有来往,因此这几年刘延宁在城里读书,他们也没和林夫子关系远了。
能和林夫子做亲戚,刘家人都感觉很荣幸,对这门亲事再满意不过。
只是对林家那边而言,却有些坎坷了。定亲前刘延宁还没有考上举人,刘家只能算一支潜力股,两家还能勉强说是门当户对,且临着闺女要进门了,未来女婿却成了举人老爷的弟弟,林家一时惊喜又忐忑。
林家不是看不得刘家好,举人和秀才是一个坎,多少人一辈子都迈不过去,女婿的兄弟年纪轻轻成了举人,自然是天大的喜事,证明他们家有眼光有福气,结了门好亲事。
要是闺女进门后,刘家才出的这位举人老爷,那才叫十全十美。
现在闺女还没进门,刘家门第已经不一般了,人家要是有退亲的意思,他们连说理的地方都没处说去,谁叫他们闺女没福气,泥腿子怎么去攀举人老爷家的高枝?
说出去只怕都是笑他家痴心妄想的。
林家这半年可谓是提心吊胆,就怕哪一日刘家人突然上门要退亲。终于等到农闲了,刘家托了媒人来商量成亲的日子,这一颗心才放了一半,没见到闺女进门,另一半心是怎么也不敢早早放下的。
总算到了成亲这一日,女婿骑了骏马,请了花轿,风风光光来接闺女进门,林家才是真正的欢天喜地,嫁妆早早的备好了,是照着原先两倍去置办的,毕竟他们就这一个闺女,进的又是举人老爷家的门,就怕举人老爷家瞧不上自个儿,硬是连儿子都往后挪了,掏了家底来备的嫁妆。
于是刘青他们守在家中,远远听见敲锣打鼓的声音,都出去瞧热闹,便看到花轿后面一担一担的嫁妆,都是新娘家的人挑着的,大到衣柜铜镜,小的衣裳被子鞋子,甚至还有成匹的棉布,应有尽有,刘青瞧着新二嫂的嫁妆,比堂姐出嫁时要多两倍不止。
周围的妇人也在纷纷讨论,都是说这新娘子家底足,不愧是镇上的姑娘之类的,刘青看到人群中,蒋氏和王氏笑开了花的脸,就知道她们也满意的很。
婚礼这一日,刘青才算见识了这儿婚礼的流程,主要是刘家现在有家底,又是第一个成亲的孙子,婚事办的风风光光,半点都不含糊,新人屋里还点上了红烛,有了光,闹洞房便也闹到了天黑以后。
刘青和小伙伴狠狠的瞧了一回热闹。
第二日,刘青和江曼桢又起了个大早,因为新娘子要认人,有红包拿,家里人全都得去,这是礼数。
刘青脸皮厚,拉着江曼桢凑到前面,笑嘻嘻的喊了嫂子,得了一个最大的红包。不过用荷包装着,她也没有现场打开的习惯,并不知道新嫂子这么客气。
新嫂子进了门,对刘青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虽然新嫂子几乎都在他们的正院里忙活,跟着蒋氏她们置办年货,忙的热火朝天,但这和刘青没什么关系,她也就每日完成了功课后,才能拉着江曼桢出去村子里逛一圈。
把师傅领进家过年就是这点不好,人家都放寒假了,他们却还在上课。
村子不大,逛几下就没看头了,刘青见着蒋氏她们杀了鸡鸭,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的猪肉腊肠和一些野味,倒是来了灵感,拉着大家跟她一起弄烧烤了。
没有晒烤架,刘青找了个中间挖空的石墩——其实就是个大号的石臼,刚好里面可以放炭,没有铁网也无妨,竹签弄长一些,刚好架在两边,就这么弄了一个简易的烧烤架。
刘青想出来的法子,第一个挽起袖子来给大家示范,烤了几串香喷喷的肉串,分给大家吃完,就有人接替她的活儿了。
大人没跟着凑热闹,大家都有活忙,只当是小孩子过家家,因为刘青是拉着江曼桢一起的,蒋氏倒没怪她浪费好东西,要什么都给了什么,一开始刘青召集的是堂哥堂弟堂妹们,看她拷完第一份,刘延林和刘延根接上了手,旁边十几张嘴都在等着吃,吵吵闹闹。
不知道是他们兴头太足,还是香味飘远,引得书房里的刘延宁和江景行都出来凑热闹了,吃了刘延林分过来的烤串,江景行也对刘延宁笑道:“滋味很好,不过我倒是觉得自己动手要更有趣味。”
看样子是有点跃跃欲试,也想自己动手了。
别说其他人,连刘延宁都觉得好友这念头不好,他倒不是古板,只是想着好友再平易近人,到底也是侯府的公子,养尊处优惯了,别说亲自弄吃食,恐怕衣裳都未自己洗过,哪里敢让他尝试这个?
一群人都在劝江景行打消念头,刘青倒是笑嘻嘻的看着他,心想这位可真时髦,居然还知道自助烧烤。
江景行也是一时兴起,见大家都劝自己,也不好坚持,怕扰了他们的兴致,只是转眼看到刘青的眼神,心里头却是一动,兴头更足了,也顾不上众人的劝阻,挽起袖子便要上去尝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