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2 / 4)
听到李氏的话,刘延林和刘延根一个绑绳,一个卸板车,这就忙活起来了,哥俩习惯了干农活,年纪不大手脚倒麻利,李氏想搭把手,愣是找不着地儿。
没一会儿,刘延根推着板车,刘延林扛着从家里带过来的米面吃食进了院子,站在院门口发呆的刘大爷这才如梦初醒,跟着一快进了院子,扫了周围一眼,便问李氏:“青青呢?”
李氏有些奇怪,但还是笑着道:“青青跟延宁都在江先生那儿,都不知道爹您今天过来,要不我现在去喊他们回来?”
刘大爷摇摇头,虽然这事和青青有关,但是喊她回来可用不着,还得跟延宁商量才行。可延宁这会儿在读书,也不好耽误他,刘大爷思忖道:“时辰还早,待会儿叫他们兄妹都回来用午饭吧。”
刘延宁和刘青在江府越来越不见外,没事中午也不回家了,就在江府吃了饭,晚上才会回家。
李氏看公公的样子,觉得可能有什么事,但也不敢多问,只笑道:“那爹和大林大根儿今晚上就在这边住吧?”
见刘大爷没有否定,李氏便回屋拿钱去了,突然多了几张嘴,她准备的菜便不大够,趁着还没到午时,街上想来还有卖肉卖鸡鸭的,她去买几个荤菜回来。
刘大爷三爷孙歇下来,各捧一只碗喝着水,一边歇口气,瞧着李氏匆匆拿了钱出来,刘大爷突然道:“延宁他娘,你要买什么,叫大林他们俩去,时辰不早了,你先做饭吧。”
刘延林和刘延根同时放下碗站起身,虽然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本质上还是十来岁的少年,来了城里怎么会不期待去逛逛,即便是借着买菜的名头?哥俩十分积极,不等李氏表态,便主动询问需要买些什么。
“爹这就饿了吗?那我待会就去做饭。”李氏迟疑了一下,才把装着铜板的布袋给了刘延林,细细交代了要买的东西,想了想又道,“你们等一等,大伯母回屋里再添几个铜板,你们难得来一趟城里,去买点自个儿想买的……”
这两个月家里头过得紧巴巴,李氏手上却很松,原因无他,刘家上下都坚持再穷不能穷读书的孩子,如今李氏照看的除了自己一双儿女,王氏、林氏和安氏各自的小儿子也在城里求学,毕竟还没有到过去下去的那一步,便是为了自个儿子,他们也不会要李氏这里把吃穿用度省下来支援家中。
李氏手里有钱,自个儿女有出息,不从她这里要钱,闺女更是小金库满满的,她也用不着抠抠搜搜,大方的要给侄子们零花钱。
不等刘延林兄弟俩欢喜,刘大爷摆了摆手,催促道:“快去快回,今儿在这边住,想出去玩有的是时间。”
对于李氏的大方,刘大爷心里是满意的,家里那几个抓着几个钱就恨不得都装回自个儿腰包,哪能像老大家的这般,还愿意给侄子零花钱?刘大爷不是不知道,老大家的和其他几个都不一样,老大去的早,可延宁如今是立起来了,一个举人老爷,他如今就是不再读书了,在县衙里某个缺,养活一大家子都够使。
何况还没到这一步,用不着延宁出来养家,青青想的法子给家里赚了钱,她自个儿手上少说也要上百两私房,老大家的这辈子是不用愁了,无论是靠延宁还是靠青青,都少不了她的好日子。
但老大家的能做到这一步,也证明她没私心,不贪心,知足常乐,大房媳妇要是换成了王氏安氏她们,家里怕是没这么安宁了。
刘大爷心里对李氏是十分满意,面上却没带出来,就怕他态度好了反而让她得意忘形,他和老婆子都不在这边看着,一屋子全是晚辈,李氏要是张狂起来,连延宁都说不得一句不是,为了给李氏紧着弦,每次进城来的刘大爷都是一副严肃模样,就是要让李氏知道,她不在公婆跟前伺候已是不孝,不可以为自个儿当家作主了就能为所欲为。
李氏也习惯了儿女不在跟前时,公公婆婆就对自己严词厉色的模样,但她性格素来如此,反而能理解公婆的不放心,她毕竟是守寡之人,稍有不慎便容易惹来闲言闲语,叫公婆责骂倒是其次,她就怕儿女受她牵连,堕了名声,所以刚来城里的时候,即便是和闺女两人在家,她连院门都不敢打开,平日里也不肯出去串门走动。
还是后来延宁中举,大家都开始唤她“刘太太”,家里来往的客人也多了,一开始是邻里邻居,慢慢的延宁在在书院的同窗家眷也来了,大多数是有了功名的,秀才娘子,童生他娘之类的,后边连陈山长的夫人都请她去做过一回客,李氏又陆续和举人家的女眷有了来往。因为人际交往多了,李氏才渐渐放开了些,不过在公公面前,她还是陪着小心。
李氏总觉得公公今儿脸色不好,不应该啊,这个时日,公公进城必定是为了红利,忙活了大半年,分钱了,公公还能有啥不高兴的?也没听说铺子生意不好啊。
难不成是为了买人的事?
说起买下人,李氏也不愿意,她现在出门都被尊一声“刘太太”,却也没真把自己当人物,如果真要添人的话,她倒是想先给青青添一个,江姑娘出门都有丫鬟婆子拥簇着,那才是大家闺秀的气势,她当初见了就在想,他们家青青要是从小这么养着,怕是不比江姑娘差多少。
哪成想青青不要小丫鬟,反而要找个婆子平日里帮衬着她,还要找那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
李氏当时就不答应,可延宁也发话了,说她一个人不愿意出门,比起其他举人家眷,她委实低调了些,想是不愿意独自赴宴,倒不如买个婆子日后随她出门交际,若是能碰到懂些规矩的便更好了。
光是女儿开口,李氏就有点搞不定,儿女一起劝,她就更没辙了,自然事事听儿女之言,好在延宁也觉着要给青青找个小丫鬟,李氏这才安心了许多。
事情是前几个月就商量好的,只当时家中并不宽裕,没这个闲钱,也怕妯娌们有怨言,一时便没有提,李氏琢磨着,大概是最近哪次写信,延宁给公公提了此事,公公现在是来兴师问罪的?
这么一想,李氏坐不住了,送了两侄子出远门,回院子便忙解释道:“爹,我原是想给青青买个小丫鬟,您也知道她整日和江姑娘一块儿玩,那江姑娘丫鬟婆子成群,喝口水都有人伺候,咱们青青身边没个人跟着,面上多不好看……”
“小丫鬟肯定要买的,江姑娘身边有几个,给咱们青青也买几个!”刘大爷还在想着张家大爷同他说的事,听到李氏的话,难免豪气万丈,他们家青青保不齐就要嫁给知府老爷的孙子了,用多少个小丫鬟用不起?
李氏也没想到公公这么豪气,想着自家的家底,和江家还是差得远,没必要勉强撑着面子。再说现在当家的是公公,可赚的钱却是全家付出了辛劳,家里头忙前忙后,还要给青青养一班子小丫鬟,婆婆和妯娌她们答应吗?外边人又怎么看?
“……也用不着这么多。”李氏刚想劝一劝,就听见刘大爷道,“这都是小事,不打紧。” ↑返回顶部↑
没一会儿,刘延根推着板车,刘延林扛着从家里带过来的米面吃食进了院子,站在院门口发呆的刘大爷这才如梦初醒,跟着一快进了院子,扫了周围一眼,便问李氏:“青青呢?”
李氏有些奇怪,但还是笑着道:“青青跟延宁都在江先生那儿,都不知道爹您今天过来,要不我现在去喊他们回来?”
刘大爷摇摇头,虽然这事和青青有关,但是喊她回来可用不着,还得跟延宁商量才行。可延宁这会儿在读书,也不好耽误他,刘大爷思忖道:“时辰还早,待会儿叫他们兄妹都回来用午饭吧。”
刘延宁和刘青在江府越来越不见外,没事中午也不回家了,就在江府吃了饭,晚上才会回家。
李氏看公公的样子,觉得可能有什么事,但也不敢多问,只笑道:“那爹和大林大根儿今晚上就在这边住吧?”
见刘大爷没有否定,李氏便回屋拿钱去了,突然多了几张嘴,她准备的菜便不大够,趁着还没到午时,街上想来还有卖肉卖鸡鸭的,她去买几个荤菜回来。
刘大爷三爷孙歇下来,各捧一只碗喝着水,一边歇口气,瞧着李氏匆匆拿了钱出来,刘大爷突然道:“延宁他娘,你要买什么,叫大林他们俩去,时辰不早了,你先做饭吧。”
刘延林和刘延根同时放下碗站起身,虽然都到了成家的年纪,本质上还是十来岁的少年,来了城里怎么会不期待去逛逛,即便是借着买菜的名头?哥俩十分积极,不等李氏表态,便主动询问需要买些什么。
“爹这就饿了吗?那我待会就去做饭。”李氏迟疑了一下,才把装着铜板的布袋给了刘延林,细细交代了要买的东西,想了想又道,“你们等一等,大伯母回屋里再添几个铜板,你们难得来一趟城里,去买点自个儿想买的……”
这两个月家里头过得紧巴巴,李氏手上却很松,原因无他,刘家上下都坚持再穷不能穷读书的孩子,如今李氏照看的除了自己一双儿女,王氏、林氏和安氏各自的小儿子也在城里求学,毕竟还没有到过去下去的那一步,便是为了自个儿子,他们也不会要李氏这里把吃穿用度省下来支援家中。
李氏手里有钱,自个儿女有出息,不从她这里要钱,闺女更是小金库满满的,她也用不着抠抠搜搜,大方的要给侄子们零花钱。
不等刘延林兄弟俩欢喜,刘大爷摆了摆手,催促道:“快去快回,今儿在这边住,想出去玩有的是时间。”
对于李氏的大方,刘大爷心里是满意的,家里那几个抓着几个钱就恨不得都装回自个儿腰包,哪能像老大家的这般,还愿意给侄子零花钱?刘大爷不是不知道,老大家的和其他几个都不一样,老大去的早,可延宁如今是立起来了,一个举人老爷,他如今就是不再读书了,在县衙里某个缺,养活一大家子都够使。
何况还没到这一步,用不着延宁出来养家,青青想的法子给家里赚了钱,她自个儿手上少说也要上百两私房,老大家的这辈子是不用愁了,无论是靠延宁还是靠青青,都少不了她的好日子。
但老大家的能做到这一步,也证明她没私心,不贪心,知足常乐,大房媳妇要是换成了王氏安氏她们,家里怕是没这么安宁了。
刘大爷心里对李氏是十分满意,面上却没带出来,就怕他态度好了反而让她得意忘形,他和老婆子都不在这边看着,一屋子全是晚辈,李氏要是张狂起来,连延宁都说不得一句不是,为了给李氏紧着弦,每次进城来的刘大爷都是一副严肃模样,就是要让李氏知道,她不在公婆跟前伺候已是不孝,不可以为自个儿当家作主了就能为所欲为。
李氏也习惯了儿女不在跟前时,公公婆婆就对自己严词厉色的模样,但她性格素来如此,反而能理解公婆的不放心,她毕竟是守寡之人,稍有不慎便容易惹来闲言闲语,叫公婆责骂倒是其次,她就怕儿女受她牵连,堕了名声,所以刚来城里的时候,即便是和闺女两人在家,她连院门都不敢打开,平日里也不肯出去串门走动。
还是后来延宁中举,大家都开始唤她“刘太太”,家里来往的客人也多了,一开始是邻里邻居,慢慢的延宁在在书院的同窗家眷也来了,大多数是有了功名的,秀才娘子,童生他娘之类的,后边连陈山长的夫人都请她去做过一回客,李氏又陆续和举人家的女眷有了来往。因为人际交往多了,李氏才渐渐放开了些,不过在公公面前,她还是陪着小心。
李氏总觉得公公今儿脸色不好,不应该啊,这个时日,公公进城必定是为了红利,忙活了大半年,分钱了,公公还能有啥不高兴的?也没听说铺子生意不好啊。
难不成是为了买人的事?
说起买下人,李氏也不愿意,她现在出门都被尊一声“刘太太”,却也没真把自己当人物,如果真要添人的话,她倒是想先给青青添一个,江姑娘出门都有丫鬟婆子拥簇着,那才是大家闺秀的气势,她当初见了就在想,他们家青青要是从小这么养着,怕是不比江姑娘差多少。
哪成想青青不要小丫鬟,反而要找个婆子平日里帮衬着她,还要找那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婆子。
李氏当时就不答应,可延宁也发话了,说她一个人不愿意出门,比起其他举人家眷,她委实低调了些,想是不愿意独自赴宴,倒不如买个婆子日后随她出门交际,若是能碰到懂些规矩的便更好了。
光是女儿开口,李氏就有点搞不定,儿女一起劝,她就更没辙了,自然事事听儿女之言,好在延宁也觉着要给青青找个小丫鬟,李氏这才安心了许多。
事情是前几个月就商量好的,只当时家中并不宽裕,没这个闲钱,也怕妯娌们有怨言,一时便没有提,李氏琢磨着,大概是最近哪次写信,延宁给公公提了此事,公公现在是来兴师问罪的?
这么一想,李氏坐不住了,送了两侄子出远门,回院子便忙解释道:“爹,我原是想给青青买个小丫鬟,您也知道她整日和江姑娘一块儿玩,那江姑娘丫鬟婆子成群,喝口水都有人伺候,咱们青青身边没个人跟着,面上多不好看……”
“小丫鬟肯定要买的,江姑娘身边有几个,给咱们青青也买几个!”刘大爷还在想着张家大爷同他说的事,听到李氏的话,难免豪气万丈,他们家青青保不齐就要嫁给知府老爷的孙子了,用多少个小丫鬟用不起?
李氏也没想到公公这么豪气,想着自家的家底,和江家还是差得远,没必要勉强撑着面子。再说现在当家的是公公,可赚的钱却是全家付出了辛劳,家里头忙前忙后,还要给青青养一班子小丫鬟,婆婆和妯娌她们答应吗?外边人又怎么看?
“……也用不着这么多。”李氏刚想劝一劝,就听见刘大爷道,“这都是小事,不打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