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12节(2 / 4)
当然,倒不是说缅甸就没有马
其实还是有的,主要是通过印度那边过来的马种
而且此时缅甸各地区部落施行的是兵农合一的阿赫木旦制度,类似于满清的八旗牛录,将各个聚落村庄,按照征兵的职能,分为步兵村、骑兵村、战象村、水军村,清代以后,缅甸还有了“洋枪村、洋炮村”。
每当有战事,便按照各自职能征募军队,参加战斗
不得不提,古代缅甸,在东南亚一带,依凭这一制度,还是相当能打的。
不过那是后来事情了
这个时候,阿赫穆旦制度还比较原始,兵种上,基本也就是单纯的步卒和战象,骑兵少之又少。
当然,缅甸人对于战象有一种莫名的迷信,这次莽白就带了六百多头战象
分成了五个战象队,每队一百多头战象,每头战象上,一般会站立五六名弓手,居高临下射击。
但战象更多的作用还是心理威慑,以及冲散对方的阵型
也的确如此,几百个一两丈高的庞然大物站在眼前,谁心里不胆颤?
虽说大象其实本质上是个胆子很小的动物,用在战场上,杀伤力相当可疑,而且这些大象一旦受惊,可是不管你友军、敌军的。
历史上,象兵发挥正面效果的战例其实不多,负面效果的倒是不少
当然,也不乏出奇制胜的,比如历史上的李定国,对付清军时就用过象兵。
所以,当看到明军整齐的军阵后
莽白的第一反应,就是招呼自己的象兵部队,打算利用象兵直接冲散明军的队列。
此时距离北伐胜利已经过去了五年,伴随着大量老兵退役
军中充斥着大量缺乏战争经验的新兵
故而,当那数百头高耸的战象,扬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朝着礼社江南岸的明军阵地涌来时。
军阵当中的明军将士,还是惊骇莫名
少部分来自内地的士卒,甚至都没听过这种生物,初次见到,更是以为这是什么珍奇异兽。
士气和纪律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更何况明军并非全部都是职业军人,一般军力只是都督府下辖,农闲训练,临时征募的民兵。
但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的胡一青,却是嗤之以鼻
莽白也就这点手段
什么年代了?还搞战象?
莽白这边,以战象为先导,两万王室精锐压在后面,其余数万部落勇士分立左右两翼,打算先让战象冲散明军阵型后,其余所有兵力便一拥而上。
但可惜,第一步就难以达成
胡一青挥挥手让传令兵下达旗语
很快,明军军阵后面,数十面大鼓的鼓点“咚咚”作响
而后,在军阵两侧稍高的山地上 ↑返回顶部↑
其实还是有的,主要是通过印度那边过来的马种
而且此时缅甸各地区部落施行的是兵农合一的阿赫木旦制度,类似于满清的八旗牛录,将各个聚落村庄,按照征兵的职能,分为步兵村、骑兵村、战象村、水军村,清代以后,缅甸还有了“洋枪村、洋炮村”。
每当有战事,便按照各自职能征募军队,参加战斗
不得不提,古代缅甸,在东南亚一带,依凭这一制度,还是相当能打的。
不过那是后来事情了
这个时候,阿赫穆旦制度还比较原始,兵种上,基本也就是单纯的步卒和战象,骑兵少之又少。
当然,缅甸人对于战象有一种莫名的迷信,这次莽白就带了六百多头战象
分成了五个战象队,每队一百多头战象,每头战象上,一般会站立五六名弓手,居高临下射击。
但战象更多的作用还是心理威慑,以及冲散对方的阵型
也的确如此,几百个一两丈高的庞然大物站在眼前,谁心里不胆颤?
虽说大象其实本质上是个胆子很小的动物,用在战场上,杀伤力相当可疑,而且这些大象一旦受惊,可是不管你友军、敌军的。
历史上,象兵发挥正面效果的战例其实不多,负面效果的倒是不少
当然,也不乏出奇制胜的,比如历史上的李定国,对付清军时就用过象兵。
所以,当看到明军整齐的军阵后
莽白的第一反应,就是招呼自己的象兵部队,打算利用象兵直接冲散明军的队列。
此时距离北伐胜利已经过去了五年,伴随着大量老兵退役
军中充斥着大量缺乏战争经验的新兵
故而,当那数百头高耸的战象,扬起遮天蔽日的烟尘,朝着礼社江南岸的明军阵地涌来时。
军阵当中的明军将士,还是惊骇莫名
少部分来自内地的士卒,甚至都没听过这种生物,初次见到,更是以为这是什么珍奇异兽。
士气和纪律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更何况明军并非全部都是职业军人,一般军力只是都督府下辖,农闲训练,临时征募的民兵。
但用望远镜看到这一幕的胡一青,却是嗤之以鼻
莽白也就这点手段
什么年代了?还搞战象?
莽白这边,以战象为先导,两万王室精锐压在后面,其余数万部落勇士分立左右两翼,打算先让战象冲散明军阵型后,其余所有兵力便一拥而上。
但可惜,第一步就难以达成
胡一青挥挥手让传令兵下达旗语
很快,明军军阵后面,数十面大鼓的鼓点“咚咚”作响
而后,在军阵两侧稍高的山地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