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汉 第240节(3 / 4)
霍善麻溜向坐到自己对面的高大武将提问:“你的名字?”
对方见霍善这个“小神医”瞧着有模有样的,也坐直了身体认真应答:“我叫张公谨。”
霍善眨巴一下眼,大唐居然也有个公瑾!
李时珍时不时会把周瑜挂在嘴边,还爱念叨苏轼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就让霍善对这名字有点印象了。
小老头儿李时珍认真回忆了一下,边搜索《旧唐书》内容边给霍善科普道:“不是周公瑾的那个瑾,是谨慎的谨。”
霍善就顺势问对方:“是谨慎的谨吗?”
张公谨点头。
等到霍善仔细问完张公谨的年龄、过往病史以及感觉自己哪儿不适,李时珍已经摆出百事通的架势继续给霍善讲述张公谨的杰出贡献——
据传在不久之前的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他们跟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的人打得火热,是张公谨关的门!
第219章
霍善和李时珍相处多了, 早就习惯把他的话当做耳旁风,由着它随便吹吹就过去了,自然没去深究他现查现卖的内容。
他比较关心的还是李时珍提到张公谨命不长、玄武门事件过去后没几年就过世了。这么一算,张公谨去世时竟是四十岁都不到。
这可能是许多征战沙场的将领的宿命, 尤其是像张公谨这种能独自关上整扇宫门的勇力型武将, 那更是有着透支自己的风险。
只不过在许多人看来,自己是个三十出头的壮小伙, 有点儿毛病那也是扛一扛就过去了, 哪里用专门找大夫诊看那么麻烦?
霍善想到自家爹, 又想到自家舅公,给张公谨诊断起来便格外认真。他不仅和李时珍他们会诊了一番, 还把甄权这位针灸高手兼养生高手拉过来讨论治疗方案。
那看向张公谨的小眼神儿, 明明白白写着“这里要扎扎”“那里要扎扎”“还得持之以恒地扎扎”。
张公谨:!!!!!
来的时候没说过要这么折腾啊。
甄权已经老了, 许久都不动针, 不过手底下也有几个得用的弟子,只要敲定治疗方案就可以由弟子们代劳。
他捋着胡子和霍善深入讨论起治疗方案里的每个细节, 听得众人一阵恍惚,虽然听不太懂, 但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这一个老到须发皆白, 一个小到还没到垂髫之年,却摆出副坐而论道的架势,旁边还有群弟子与学徒凝神静听,瞧着倒真像是两位只能在传说中出现的神仙人物下凡传道来了!
当事人张公谨此时很慌乱:所以, 他到底要扎多少针?
即便长孙无忌一开始隐晦地提及自己可能要当个小孩子的扎针工具人, 张公谨还是越听越愁:怎么感觉在这位小神医嘴里, 自己好像没几年好活了?
霍善如果能听到他心里的想法,肯定会笃定地告诉他:没错, 我这就是按你没几年好活来治的。
这么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将领不可能因为病上一场就出事,说到底还是他们这些年南征北战耗损太过,得帮他把大大小小的暗伤给处理好了才行。
霍善已经在理论上露一手了,到要临床实践的时候他问甄权是谁来扎一次示范给负责后续治疗的弟子看,甄权就说道:“你来吧,我看看你的用针手法。”
甄权说完又转头看向张公谨,安抚道:“霍小友医学造诣极高,想来用针也不会差,若是有什么问题我会及时阻止的。”
张公谨能说什么,张公谨只能默不作声地跟着霍善入内做针灸治疗。
在后头的李世民得知长孙无忌把张公谨给喊来当托,现在张公谨还要给霍善当扎针道具,顿时来了兴致。主要是霍善没给他们做针灸治疗,他也好奇霍善这么个小娃娃施针是怎么个情景!
……要是效果好的话,他也想霍善给他扎几下,咳咳。 ↑返回顶部↑
对方见霍善这个“小神医”瞧着有模有样的,也坐直了身体认真应答:“我叫张公谨。”
霍善眨巴一下眼,大唐居然也有个公瑾!
李时珍时不时会把周瑜挂在嘴边,还爱念叨苏轼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就让霍善对这名字有点印象了。
小老头儿李时珍认真回忆了一下,边搜索《旧唐书》内容边给霍善科普道:“不是周公瑾的那个瑾,是谨慎的谨。”
霍善就顺势问对方:“是谨慎的谨吗?”
张公谨点头。
等到霍善仔细问完张公谨的年龄、过往病史以及感觉自己哪儿不适,李时珍已经摆出百事通的架势继续给霍善讲述张公谨的杰出贡献——
据传在不久之前的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他们跟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的人打得火热,是张公谨关的门!
第219章
霍善和李时珍相处多了, 早就习惯把他的话当做耳旁风,由着它随便吹吹就过去了,自然没去深究他现查现卖的内容。
他比较关心的还是李时珍提到张公谨命不长、玄武门事件过去后没几年就过世了。这么一算,张公谨去世时竟是四十岁都不到。
这可能是许多征战沙场的将领的宿命, 尤其是像张公谨这种能独自关上整扇宫门的勇力型武将, 那更是有着透支自己的风险。
只不过在许多人看来,自己是个三十出头的壮小伙, 有点儿毛病那也是扛一扛就过去了, 哪里用专门找大夫诊看那么麻烦?
霍善想到自家爹, 又想到自家舅公,给张公谨诊断起来便格外认真。他不仅和李时珍他们会诊了一番, 还把甄权这位针灸高手兼养生高手拉过来讨论治疗方案。
那看向张公谨的小眼神儿, 明明白白写着“这里要扎扎”“那里要扎扎”“还得持之以恒地扎扎”。
张公谨:!!!!!
来的时候没说过要这么折腾啊。
甄权已经老了, 许久都不动针, 不过手底下也有几个得用的弟子,只要敲定治疗方案就可以由弟子们代劳。
他捋着胡子和霍善深入讨论起治疗方案里的每个细节, 听得众人一阵恍惚,虽然听不太懂, 但总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这一个老到须发皆白, 一个小到还没到垂髫之年,却摆出副坐而论道的架势,旁边还有群弟子与学徒凝神静听,瞧着倒真像是两位只能在传说中出现的神仙人物下凡传道来了!
当事人张公谨此时很慌乱:所以, 他到底要扎多少针?
即便长孙无忌一开始隐晦地提及自己可能要当个小孩子的扎针工具人, 张公谨还是越听越愁:怎么感觉在这位小神医嘴里, 自己好像没几年好活了?
霍善如果能听到他心里的想法,肯定会笃定地告诉他:没错, 我这就是按你没几年好活来治的。
这么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将领不可能因为病上一场就出事,说到底还是他们这些年南征北战耗损太过,得帮他把大大小小的暗伤给处理好了才行。
霍善已经在理论上露一手了,到要临床实践的时候他问甄权是谁来扎一次示范给负责后续治疗的弟子看,甄权就说道:“你来吧,我看看你的用针手法。”
甄权说完又转头看向张公谨,安抚道:“霍小友医学造诣极高,想来用针也不会差,若是有什么问题我会及时阻止的。”
张公谨能说什么,张公谨只能默不作声地跟着霍善入内做针灸治疗。
在后头的李世民得知长孙无忌把张公谨给喊来当托,现在张公谨还要给霍善当扎针道具,顿时来了兴致。主要是霍善没给他们做针灸治疗,他也好奇霍善这么个小娃娃施针是怎么个情景!
……要是效果好的话,他也想霍善给他扎几下,咳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