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他人傻银子多 第90节(3 / 4)
果然,通篇华丽,辞藻优美,对太后这一生极尽赞誉。
明蓁还真不知四皇子居然有如此才气,竟能做出这样的好文章来。
谁知,很快明蓁便知道事情并非如此。
第94章
张太后有意宣扬, 四皇子所做的文章很快便在京中传颂开来。
朝中不少大臣更是人手一份,闲暇时都聚在一起品读文中字句,对四皇子的才学赞誉有加。
姚思礼素来喜诗文, 但对这种阿谀媚上的文章并无多少好感。他品阶低, 在宫宴时位置靠后,那日在宫中也不过是模糊听了几句。
如今听得同僚议论, 才将文章细看了一番。这一看,姚思礼便在其间看出了几分熟悉感来。
姚思礼心中甚是沉重, 一连两日面色都不好。周氏见了,还以为是户部事务多让他忧心,直到明蓁和陈霖淮来家中时,姚思礼才又说起此事。
“四皇子在太后寿宴上献上的那篇词赋应是有人代笔……”
这也不算稀奇,每个皇子身边都有自己的一班幕僚, 平日里帮着出谋划策、润色文章, 应是常事。
只是父亲突然提起, 明蓁便知这里面许有其他缘故。
果真明蓁就见父亲神情甚是失望。
“我读了那篇词赋,句中遣词用句甚是熟悉, 若是没猜错的话,应是玉堂所做。”
孟玉堂的才学, 姚思礼一直甚是欣赏。虽然对他的一些所作所为有些不满, 但姚思礼还是希望他潜心读书, 不辜负这么些年的所学。
姚思礼心性高洁, 身上有着读书人的傲骨, 素来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之事,即便是当年初入翰林院时都不屑用文章为权贵吹捧粉饰, 如今见孟玉堂竟做出这样的文章来, 不免觉得痛心。
明蓁也有些意外, 孟玉堂才学出众,心气一直很高。想起去年,孟玉堂还曾因为乡试被更换考卷而愤愤不平,如今竟主动为了四皇子代笔。
姚思礼叹了口气 ,“罢了,当初玉堂答应徐家来国子监读书,我便应想到早晚会有这一日的,”
姚思礼以往是将孟玉堂当做自家的子侄,才用心教导他,对他寄予厚望。但权势迷人眼,如今孟玉堂攀附四皇子,怕是于读书上早就失了本心。
虽然心中失望,但姚思礼也知道人各有志,孟玉堂既是选择了这条路,旁人也无法干涉。
只是此事让姚思礼更加忧心,如今朝中派系复杂,暗潮涌动,张氏一党以及不少自诩清流之士都一心只为了储位之事,无人关心民间疾苦。
“去年冬日至今,北方一直无雨,田里干旱,只怕今年粮食要绝产。京郊等地因着抢水已经引发了几起械斗,百姓多有伤亡,可是徐大人以及张首辅等人不想着怎样引水救灾,反而一再上书请皇上先立储,实在是荒唐。”
如今朝中因着立储之事,争议颇大,就连太后寿辰那日也提起此事,但被皇上搪塞了过去。
朝中之事,明蓁这些日子也听说了不少,对于立储之事也颇为疑惑。
“朝中许多事,据说皇上都颇尊重太后的意见,为何立储之事,皇上却并不按照太后的心思办?”
姚思礼在朝为官多年,虽受过奸臣排挤,但心中还是忠君的。他自然而然地先体谅皇上的不易。
“圣上是至孝之人,所以诸事都会与张太后商议。但立储之事关系到天下臣民,皇上还是圣明的,不会愿意看到张氏一党一手遮天。”
任谁都知道张太后的心思肯定是想立张贵妃所出的六皇子为太子,但这样一来,张家的势力更无人能抵挡了。
陈霖淮却对皇上没有尊崇,他冷笑道:“我看未必,当今怕是唯恐立六皇子为太子后,太后又要垂帘听政了。”
“霖淮慎言!”姚思礼眉头轻蹙,对他担忧不已。 ↑返回顶部↑
明蓁还真不知四皇子居然有如此才气,竟能做出这样的好文章来。
谁知,很快明蓁便知道事情并非如此。
第94章
张太后有意宣扬, 四皇子所做的文章很快便在京中传颂开来。
朝中不少大臣更是人手一份,闲暇时都聚在一起品读文中字句,对四皇子的才学赞誉有加。
姚思礼素来喜诗文, 但对这种阿谀媚上的文章并无多少好感。他品阶低, 在宫宴时位置靠后,那日在宫中也不过是模糊听了几句。
如今听得同僚议论, 才将文章细看了一番。这一看,姚思礼便在其间看出了几分熟悉感来。
姚思礼心中甚是沉重, 一连两日面色都不好。周氏见了,还以为是户部事务多让他忧心,直到明蓁和陈霖淮来家中时,姚思礼才又说起此事。
“四皇子在太后寿宴上献上的那篇词赋应是有人代笔……”
这也不算稀奇,每个皇子身边都有自己的一班幕僚, 平日里帮着出谋划策、润色文章, 应是常事。
只是父亲突然提起, 明蓁便知这里面许有其他缘故。
果真明蓁就见父亲神情甚是失望。
“我读了那篇词赋,句中遣词用句甚是熟悉, 若是没猜错的话,应是玉堂所做。”
孟玉堂的才学, 姚思礼一直甚是欣赏。虽然对他的一些所作所为有些不满, 但姚思礼还是希望他潜心读书, 不辜负这么些年的所学。
姚思礼心性高洁, 身上有着读书人的傲骨, 素来看不惯那些阿谀奉承之事,即便是当年初入翰林院时都不屑用文章为权贵吹捧粉饰, 如今见孟玉堂竟做出这样的文章来, 不免觉得痛心。
明蓁也有些意外, 孟玉堂才学出众,心气一直很高。想起去年,孟玉堂还曾因为乡试被更换考卷而愤愤不平,如今竟主动为了四皇子代笔。
姚思礼叹了口气 ,“罢了,当初玉堂答应徐家来国子监读书,我便应想到早晚会有这一日的,”
姚思礼以往是将孟玉堂当做自家的子侄,才用心教导他,对他寄予厚望。但权势迷人眼,如今孟玉堂攀附四皇子,怕是于读书上早就失了本心。
虽然心中失望,但姚思礼也知道人各有志,孟玉堂既是选择了这条路,旁人也无法干涉。
只是此事让姚思礼更加忧心,如今朝中派系复杂,暗潮涌动,张氏一党以及不少自诩清流之士都一心只为了储位之事,无人关心民间疾苦。
“去年冬日至今,北方一直无雨,田里干旱,只怕今年粮食要绝产。京郊等地因着抢水已经引发了几起械斗,百姓多有伤亡,可是徐大人以及张首辅等人不想着怎样引水救灾,反而一再上书请皇上先立储,实在是荒唐。”
如今朝中因着立储之事,争议颇大,就连太后寿辰那日也提起此事,但被皇上搪塞了过去。
朝中之事,明蓁这些日子也听说了不少,对于立储之事也颇为疑惑。
“朝中许多事,据说皇上都颇尊重太后的意见,为何立储之事,皇上却并不按照太后的心思办?”
姚思礼在朝为官多年,虽受过奸臣排挤,但心中还是忠君的。他自然而然地先体谅皇上的不易。
“圣上是至孝之人,所以诸事都会与张太后商议。但立储之事关系到天下臣民,皇上还是圣明的,不会愿意看到张氏一党一手遮天。”
任谁都知道张太后的心思肯定是想立张贵妃所出的六皇子为太子,但这样一来,张家的势力更无人能抵挡了。
陈霖淮却对皇上没有尊崇,他冷笑道:“我看未必,当今怕是唯恐立六皇子为太子后,太后又要垂帘听政了。”
“霖淮慎言!”姚思礼眉头轻蹙,对他担忧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