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又是重阳(2 / 3)
“爹爹,按你说,烤和煮都发明了好多万年了,但炒,发明了多少年呢?”燕子问得直接,大家都关心。毕竟,我们是文明古国,有些特殊的发明,也是自然的。
“没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早在商代,也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有人说,最晚,到春秋时期就有了。你们如果进过湖北省博物馆,看过曾侯乙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铜炉盘。上面好像是个平底锅,下面是一个放炭的底盘,两者的相互关系与距离,人们推测,这就是炒菜用的,最合适了。但是,仅凭这个器物证据,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至少,南北朝时期,炒菜这个方法,就已经广为流行了。所以,大致推测,中国人发明炒这种烹饪方法,大约有近两千年历史。”
据爹爹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而精确地描写了炒鸡蛋的方法与步骤,看样子,炒,是当时非常成熟的办法了。到了宋代,如《东京梦华录》,各种炒菜的的记录,标志着炒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流行方式之一了。而同时期的欧洲,也是文字发达,却没有相似的记载。到如今,欧洲人、美洲人,也不把炒这种烹饪方式,作为他们的主流。可见,炒这种方式,产生并发展于中国,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现象。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炒呢?”爹爹把问到抛给了冬子。
葛校长出的题,冬子当然得以严谨的方式来回答了。“是在炒锅中,用少量的高温油作为加热介质,以快速翻炒的方式,加热切小食材的烹饪方法。”
听到冬子这种严谨的回答,爹爹甚是满意。要知道,这个回答虽然繁琐,但没有废话。
燕子却自作聪明地说到:“冬哥,你答得也太麻烦了,不就是把油烧熟了,菜倒进去,翻炒熟了,出锅,就行了嘛。”
冬子纠正到:“不对,你这容易跟煎、炸两种方法混淆,不好区别。要知道,煎,却是西方人最擅长最主流的烹饪方式之一呢。”
在大家的鼓励下,冬子还以一名厨师的角度,分类了几种相似方法的不同。
煎炸炒三种方式,虽然共同点,都是用油作为加热介质,但炒菜和它们不同的地方是,炒菜用油要少得多,并且,温度与时间不同。炒菜的特点是油温高。
冬子指着桌上那一盘爆腰花的菜说到:“这道菜就是用的爆炒,爆炒时,测温在180度到240度之间,快接近油的燃点了,所以,加工时时间短,出菜快。”
“对啊对啊,我看到我们饭店的厨师,有时炒菜,油都在锅里燃起好高的火苗,他居然不慌。”燕子感叹到。
“而油炸,温度就没那么高了,一般油温在四到五成,大约一百五六十度就可以,不同食材的油炸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时间倒比炒长些。”
燕子故意问到:“那炸河虾,好像只要几秒钟,也很快啊。”
炸河虾是对厨师火候功底的考验,对油温及时间的控制,要求相当精准。燕子经营酒店时间长了,对这些常识,很是了解。
冬子知道她是调皮:“你没说,醉虾还可以生吃呢。”
大家都在笑,冬子继续解释,他所谓的定义的最后部分。炒菜中的食材,一般都是精细加工过的,与煎有所不同。煎一般可以整块地下锅。但炒菜,为了快速加热快速出锅快速翻炒,就得把食材切成较小的部分,利于受热的快速与均匀。正因为需要这种提前的精细刀工切菜步骤,所以,中国的厨师,因为炒菜的原因,刀工也非常之好。
“冬子,你想过没有,炒菜,作为与煎炸烧煮,同样作为一种烹饪方式,它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文明成果呢?”
爹爹这个问题太大了,冬子不敢贸然回答。于是,爹爹又开始了他的讲述。
相比烤与煮,这两种最传统的烹饪方式来说,甚至相对于后来出现的煎与炸,炒菜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对于古人来说,燃料是个大问题。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由于农业开发得最早也最成熟,所以,大量的林地被开发成耕地,离人类居住的村庄或者城市,都距离林地较远,取得柴草的难度增加。
如果你仔细看过中国清末的照片资料,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城市周边,山都是光秃秃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烧柴,把山搞光了。因为取得燃料的一易,所以,古代才有专门打柴送到城里卖的职业。
古人看风水,看似是文化,其实是生活。比如,有山有水,才是好风水。有水自不必说,水是生命之源。有山,就有两个好处。一是取得建筑材料的易得性。另一个是,取得烧柴这种燃料的易得性。
柴火是一个词组,表明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有柴才有火,节约用火的时间,其实就是节约的柴。炒菜的时间最短,所以,也就是最节约柴的一种烹饪方式。当然,从用油的角度来看,炒菜的用油,也比煎与炸更少,所以,也是节约的。
“这只是用成本法来分析炒菜的好处”爹爹问冬子到:“你觉得,从质量法来分析,炒这种方式,还有什么好处呢?”
爹爹果然是高人,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成果,如同商品中的质优价廉,那就是无敌的存在。如果二者兼顾,那不仅是普及的原因,更是文明的结果了。
冬子因为受到过齐老爷子的熏陶,也懂得了不少营养学的知识。所以,讲到这些,他还是有些心得的。
从各种用油介质的烹饪方法来看,炒菜之所以时间短,是因为它用油的温度更高。温度高,可以使得食物表面焦化,获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鲜味物质,能够溶于油,比如很多菌类,炒菜可以使它们的鲜味析出,得到更好的美味体验。
炒菜因为时间快,有常常刚断生就出锅,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着食材的新鲜风味,脆嫩的口感就出来了。
事先经过精细刀工的食材,因为切得细,所以受热比较均匀,这是它与烧烤最大的不同。各部分受热均匀,其实也是节约时间的一种方式。当然,切得细,有利于咀嚼与消化吸引。有利于实现梅拉德反应,充分与唾液,与胃液中的消化酶充分融合,增进风味。
更重要的是,炒这种方式,还促进了各种食材与佐料的配比实验。比如中国最大量的名菜,以炒菜为主要内容。川菜中最其名的复合味,大多是从炒菜是试验出来的。因为复合味的出现,炒菜就成了创新最多的烹饪手段。从复合味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炒菜厨师,就是厨房里的实验化学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 ↑返回顶部↑
“没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早在商代,也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有人说,最晚,到春秋时期就有了。你们如果进过湖北省博物馆,看过曾侯乙编钟,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个铜炉盘。上面好像是个平底锅,下面是一个放炭的底盘,两者的相互关系与距离,人们推测,这就是炒菜用的,最合适了。但是,仅凭这个器物证据,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至少,南北朝时期,炒菜这个方法,就已经广为流行了。所以,大致推测,中国人发明炒这种烹饪方法,大约有近两千年历史。”
据爹爹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而精确地描写了炒鸡蛋的方法与步骤,看样子,炒,是当时非常成熟的办法了。到了宋代,如《东京梦华录》,各种炒菜的的记录,标志着炒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国烹饪的主要流行方式之一了。而同时期的欧洲,也是文字发达,却没有相似的记载。到如今,欧洲人、美洲人,也不把炒这种烹饪方式,作为他们的主流。可见,炒这种方式,产生并发展于中国,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现象。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炒呢?”爹爹把问到抛给了冬子。
葛校长出的题,冬子当然得以严谨的方式来回答了。“是在炒锅中,用少量的高温油作为加热介质,以快速翻炒的方式,加热切小食材的烹饪方法。”
听到冬子这种严谨的回答,爹爹甚是满意。要知道,这个回答虽然繁琐,但没有废话。
燕子却自作聪明地说到:“冬哥,你答得也太麻烦了,不就是把油烧熟了,菜倒进去,翻炒熟了,出锅,就行了嘛。”
冬子纠正到:“不对,你这容易跟煎、炸两种方法混淆,不好区别。要知道,煎,却是西方人最擅长最主流的烹饪方式之一呢。”
在大家的鼓励下,冬子还以一名厨师的角度,分类了几种相似方法的不同。
煎炸炒三种方式,虽然共同点,都是用油作为加热介质,但炒菜和它们不同的地方是,炒菜用油要少得多,并且,温度与时间不同。炒菜的特点是油温高。
冬子指着桌上那一盘爆腰花的菜说到:“这道菜就是用的爆炒,爆炒时,测温在180度到240度之间,快接近油的燃点了,所以,加工时时间短,出菜快。”
“对啊对啊,我看到我们饭店的厨师,有时炒菜,油都在锅里燃起好高的火苗,他居然不慌。”燕子感叹到。
“而油炸,温度就没那么高了,一般油温在四到五成,大约一百五六十度就可以,不同食材的油炸时间,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时间倒比炒长些。”
燕子故意问到:“那炸河虾,好像只要几秒钟,也很快啊。”
炸河虾是对厨师火候功底的考验,对油温及时间的控制,要求相当精准。燕子经营酒店时间长了,对这些常识,很是了解。
冬子知道她是调皮:“你没说,醉虾还可以生吃呢。”
大家都在笑,冬子继续解释,他所谓的定义的最后部分。炒菜中的食材,一般都是精细加工过的,与煎有所不同。煎一般可以整块地下锅。但炒菜,为了快速加热快速出锅快速翻炒,就得把食材切成较小的部分,利于受热的快速与均匀。正因为需要这种提前的精细刀工切菜步骤,所以,中国的厨师,因为炒菜的原因,刀工也非常之好。
“冬子,你想过没有,炒菜,作为与煎炸烧煮,同样作为一种烹饪方式,它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文明成果呢?”
爹爹这个问题太大了,冬子不敢贸然回答。于是,爹爹又开始了他的讲述。
相比烤与煮,这两种最传统的烹饪方式来说,甚至相对于后来出现的煎与炸,炒菜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对于古人来说,燃料是个大问题。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由于农业开发得最早也最成熟,所以,大量的林地被开发成耕地,离人类居住的村庄或者城市,都距离林地较远,取得柴草的难度增加。
如果你仔细看过中国清末的照片资料,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城市周边,山都是光秃秃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烧柴,把山搞光了。因为取得燃料的一易,所以,古代才有专门打柴送到城里卖的职业。
古人看风水,看似是文化,其实是生活。比如,有山有水,才是好风水。有水自不必说,水是生命之源。有山,就有两个好处。一是取得建筑材料的易得性。另一个是,取得烧柴这种燃料的易得性。
柴火是一个词组,表明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有柴才有火,节约用火的时间,其实就是节约的柴。炒菜的时间最短,所以,也就是最节约柴的一种烹饪方式。当然,从用油的角度来看,炒菜的用油,也比煎与炸更少,所以,也是节约的。
“这只是用成本法来分析炒菜的好处”爹爹问冬子到:“你觉得,从质量法来分析,炒这种方式,还有什么好处呢?”
爹爹果然是高人,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成果,如同商品中的质优价廉,那就是无敌的存在。如果二者兼顾,那不仅是普及的原因,更是文明的结果了。
冬子因为受到过齐老爷子的熏陶,也懂得了不少营养学的知识。所以,讲到这些,他还是有些心得的。
从各种用油介质的烹饪方法来看,炒菜之所以时间短,是因为它用油的温度更高。温度高,可以使得食物表面焦化,获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鲜味物质,能够溶于油,比如很多菌类,炒菜可以使它们的鲜味析出,得到更好的美味体验。
炒菜因为时间快,有常常刚断生就出锅,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着食材的新鲜风味,脆嫩的口感就出来了。
事先经过精细刀工的食材,因为切得细,所以受热比较均匀,这是它与烧烤最大的不同。各部分受热均匀,其实也是节约时间的一种方式。当然,切得细,有利于咀嚼与消化吸引。有利于实现梅拉德反应,充分与唾液,与胃液中的消化酶充分融合,增进风味。
更重要的是,炒这种方式,还促进了各种食材与佐料的配比实验。比如中国最大量的名菜,以炒菜为主要内容。川菜中最其名的复合味,大多是从炒菜是试验出来的。因为复合味的出现,炒菜就成了创新最多的烹饪手段。从复合味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炒菜厨师,就是厨房里的实验化学家,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