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3 / 4)
呼屠吾斯在长安呆了三个月,始终没能等到裴清殊的赐婚,只好铩羽而归。
至于裴清殊提到的、可以让没有饭吃的匈奴人来大齐的指定地点做工的事情,呼屠吾斯没有提。
开什么玩笑?北夏的人口本来就远远少于大齐。如果再分散一部分劳动力的话,那北夏岂不是彻底没有了翻身之日吗?
可惜事与愿违的是,现在的北夏在名义上已经归顺了大齐。
裴清殊一道圣旨发下去,大半个北夏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虽说仇视汉人的匈奴人不在少数,可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能生存下去。
所以裴清殊的圣旨颁发下去没多久,就陆陆续续地有几千名匈奴人自愿来到大齐做工。
当然,他们只能到朝廷指定的地方去,在朝廷的监管下做事。
第148章
安亲王死后,襄亲王在府里修养了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后, 他养好了回来, 精神抖擞地去上朝。
下朝之后, 襄亲王和刚刚升为亲王不久的简亲王顺路往外走。
襄亲王看了眼走在前面不远处的容漾, 凑到简亲王耳边小声嘀咕道:“九弟,我听说,皇上让容漾吃软饭啦?是因为什么事儿,你知道吗?”
简亲王还未回话,便见容漾似有所感似的,突然回过头看了襄亲王一眼。
襄亲王被他给吓了一跳,瞬间站得笔直, 屏住了呼吸, 看起来十分紧张。
简亲王看到他这个样子, 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北夏来到大齐的匈奴人越来越多,很快便破了万。
刚开始还只有男子,陆陆续续地又有很多女子也跟随着丈夫、或是独自来到大齐讨生活。
匈奴人来到大齐之后, 大多是在较为偏远的地区, 做一些养马、放牧之类的活计。
有些聪明能干,又能听懂简单的汉话的,便去建房、修路,靠卖苦力为生。
乞讨、经商或是读书的话,这些暂时还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被发现的话,就会被遣送回北夏。
至于女子, 她们能做的事情有限,又不像大齐的女子那样擅长女工,或是会伺候人,所以很多无以为生的匈奴女子来到大齐之后,都沦为了最下等的妓女。只有生得好一点的,才会幸运地被大户人家选中。有的会说汉话,能混上个妾室的名分。差一点的,便只能没名没分地当个通房丫头。
这些肯纳匈奴女人的男人,大多是图个新鲜。其实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心眼里地瞧不上匈奴人。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男子已经算是胆大的了。还有更多的人,碍于匈奴人凶悍残暴的名声,根本就不敢靠近他们。
有功名在身、在朝为官的官员们,就更是不敢纳匈奴女人了。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裴清殊的态度,得出了匈奴女人不可接近的结论。
就连皇帝都没娶匈奴女人呢,他们怎么敢?万一身边不小心混了个细作或是刺客,岂不是惹祸上身?
所以说,尽管裴清殊并没有按照傅煦的建议将匈奴人贬为贱籍,不过事实上,匈奴人的处境也比前朝的“贱民”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这种现象,裴清殊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不过现在可不是同情匈奴人的时候。
毕竟旱灾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与匈奴的战争又完全是在大齐的国土上进行的。大齐本身尚且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来修生养息,又怎么顾得上去帮扶匈奴? ↑返回顶部↑
至于裴清殊提到的、可以让没有饭吃的匈奴人来大齐的指定地点做工的事情,呼屠吾斯没有提。
开什么玩笑?北夏的人口本来就远远少于大齐。如果再分散一部分劳动力的话,那北夏岂不是彻底没有了翻身之日吗?
可惜事与愿违的是,现在的北夏在名义上已经归顺了大齐。
裴清殊一道圣旨发下去,大半个北夏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虽说仇视汉人的匈奴人不在少数,可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能生存下去。
所以裴清殊的圣旨颁发下去没多久,就陆陆续续地有几千名匈奴人自愿来到大齐做工。
当然,他们只能到朝廷指定的地方去,在朝廷的监管下做事。
第148章
安亲王死后,襄亲王在府里修养了整整一个月。
一个月后, 他养好了回来, 精神抖擞地去上朝。
下朝之后, 襄亲王和刚刚升为亲王不久的简亲王顺路往外走。
襄亲王看了眼走在前面不远处的容漾, 凑到简亲王耳边小声嘀咕道:“九弟,我听说,皇上让容漾吃软饭啦?是因为什么事儿,你知道吗?”
简亲王还未回话,便见容漾似有所感似的,突然回过头看了襄亲王一眼。
襄亲王被他给吓了一跳,瞬间站得笔直, 屏住了呼吸, 看起来十分紧张。
简亲王看到他这个样子, 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北夏来到大齐的匈奴人越来越多,很快便破了万。
刚开始还只有男子,陆陆续续地又有很多女子也跟随着丈夫、或是独自来到大齐讨生活。
匈奴人来到大齐之后, 大多是在较为偏远的地区, 做一些养马、放牧之类的活计。
有些聪明能干,又能听懂简单的汉话的,便去建房、修路,靠卖苦力为生。
乞讨、经商或是读书的话,这些暂时还是不被允许的。一旦被发现的话,就会被遣送回北夏。
至于女子, 她们能做的事情有限,又不像大齐的女子那样擅长女工,或是会伺候人,所以很多无以为生的匈奴女子来到大齐之后,都沦为了最下等的妓女。只有生得好一点的,才会幸运地被大户人家选中。有的会说汉话,能混上个妾室的名分。差一点的,便只能没名没分地当个通房丫头。
这些肯纳匈奴女人的男人,大多是图个新鲜。其实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打心眼里地瞧不上匈奴人。
在外人看来,这样的男子已经算是胆大的了。还有更多的人,碍于匈奴人凶悍残暴的名声,根本就不敢靠近他们。
有功名在身、在朝为官的官员们,就更是不敢纳匈奴女人了。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裴清殊的态度,得出了匈奴女人不可接近的结论。
就连皇帝都没娶匈奴女人呢,他们怎么敢?万一身边不小心混了个细作或是刺客,岂不是惹祸上身?
所以说,尽管裴清殊并没有按照傅煦的建议将匈奴人贬为贱籍,不过事实上,匈奴人的处境也比前朝的“贱民”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这种现象,裴清殊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不过现在可不是同情匈奴人的时候。
毕竟旱灾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与匈奴的战争又完全是在大齐的国土上进行的。大齐本身尚且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来修生养息,又怎么顾得上去帮扶匈奴? ↑返回顶部↑